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炒作要不得

  • 發佈時間:2015-06-04 03:36:0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陸綺雯

  近期,股市裏的兩個“15萬”頗奪人眼球。一是同花順財經A股大數據公佈了一個全國各地每人平均炒股獲利排行榜,上海以15.64萬元的每人平均獲利排名第一;二是有機構算出,散戶去年底每人平均持股市值約11萬元,到5月底已增至15萬元。

  兩個數據給股民的感受完全不同:對第一個“15萬”,很多上海股民吐槽“又拖大家後腿了”,而非股民更是感覺“被平均了”;對於第二個“15萬”,股民們普遍感覺還是比較客觀的。

  感受緣何不同?先來看看數據是如何計算得出。15.64萬元,同花順是用這樣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即(上海地區總成交量/全國總成交量)×前四月A股市值總增加值/上海總人口數。因為沒有區分機構還是散戶,每人平均15萬元盈利是包括機構獲利的平均值,難怪和股民們的真實情況相去甚遠。

  而第二個“15萬”的得出,依據的是央行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5)》和中國結算發佈的《中國證券登記結算統計年鑒2014》,用個人投資者持有的A股已上市流通市值再除以剔除機構後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得出結論。相對合理的推導過程得出了更接近事實的數據。

  其實稍加留心就會發現,隨著股市漸入佳境,大小金融機構都爭相發佈各類數據,特別是一些“神話”般的數據往往能吸引市場眼球。但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如此博眼球,未必是正效應。用嘩眾取寵來形容“上海每人平均炒股獲利15萬”這一數據的發佈,一點不為過。這在短期的傳播效果上固然能轟動一時,但發佈者有沒有想過,這也會賠上自己的可信度。

  筆者以為,金融行業的鐵律是越嚴謹越權威。投資者終究不會信任一家信口開河、不負責任的金融機構,正如投資者也不會把資金投于一家弄虛作假的上市公司。

  金融炒作要不得,對於金融機構及上市公司的形象和聲譽百害而無一利。而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也不要被金融炒作蒙蔽了雙眼,別讓無根無據的數據攪亂了理性投資的心態,同時也要注意避讓“概念炒作股”,以免遭遇不可控的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