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京“創意膠囊”:有限空間 無限可能

  • 發佈時間:2015-06-04 01:32:0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意+孵化器,會産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那會是無限可能!”南京創意設計中心主任王子燁説,不用工廠、製造,甚至連租房都不用,1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3—5個人,就能不斷將一個狹窄領域越做越大,甚至成為業界領跑者。“這是我們設立創意膠囊的初衷,也是一種期待:有限空間,無限可能。”

  作為最早一批入駐創意膠囊工作室的團隊之一,“中荷作用聯盟”由一群致力於中荷文化交流的年輕人組成,他們邀請5位荷蘭設計師來到南京,與雲錦、燈彩、剪紙、絨花和空竹5位非遺傳承人配對合作,一同對非遺手工藝進行創新試驗,設計創作新産品。

  中荷作用聯盟執行主管趙崇鎮説,今年他們有幸獲得義大利米蘭世博會“南京周”文化寶盒策劃和設計的“訂單”。今年7月,在米蘭“地標之一”的中央火車站奧塔斯公爵廣場前,雲錦、城墻、金箔、雨花石等充滿南京元素的文化寶盒將在這裡集中亮相。

  “膠囊像是鈣片,讓我們長得更快;膠囊像是疫苗,為我們預防……”,90後創業者吳雲,是紐玩制動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的合夥人之一,去年入駐創意膠囊時,他還是南京藝術學院攝影專業的大三學生。在吳雲看來,“膠囊”這個詞是對孵化器的完美詮釋:聚焦初創期企業,為企業診斷問題、策劃財務、進行專業的財務和人事培訓,甚至為企業設計資本結構和對接市場、導入可靠的早期投資機構。

  “普通的孵化器只給政策和場地,‘膠囊’還給你找市場,並把所有的資源對接給你,就像是一個家長,就算你不懂做賬,他們也手把手教你。”吳雲説,不要小看找找市場、搞搞培訓,很多時候創意就缺這最後一公里。

  “缺少孵化,永遠只是萌芽、隨時可能死掉。”吳雲説,光有熱情是不行的,僅靠一個idea是靠不住的。文化孵化,不僅僅是“創意+資金”,或是“內容+科技”,更需要一種氛圍滋養,需要一個從腦中創意到生産、製造的産業鏈生態。

  “創意膠囊工作室”是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去年6月正式啟動的人才孵化計劃,與之相對應的還有為産品孵化的“南京設計廊”項目,以及為創業團隊提供創投基金與融資服務的文化金融平臺。

  “未來是屬於年輕人、屬於創新的顛覆者。”南京設計廊總經理周開鋒説,當下中國,越來越多的孵化器範式,正在被創造和實踐著。

  有數據顯示,2014年南京市文化産業增加值超過500億元,連續5年增長15%以上,佔GDP比重5.8%,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的地位日益顯著。

  “文化創意源於靈感迸發,但文化産業要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必須遵循經濟和市場規律,緊扣‘網際網路+’方向,實現集群集聚集約發展,有效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南京市委宣傳部一位負責人説,截至目前,南京已建成國家級創業載體10余家,市級以上孵化器80余家,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我們希望通過建設示範性“眾創空間”,有效推動基地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廣闊舞臺和小微文化企業的成長搖籃。

  (新華社南京6月2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