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政府監控活動難“停擺” 政治僵局現惡性迴圈

  • 發佈時間:2015-06-03 08: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溫 憲 陳麗丹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舊法到期新法一再拖延 政治僵局再現惡性迴圈

  美國政府監控活動難“停擺”

  6月2日,《華盛頓郵報》刊載專欄作家尤金·羅伯遜一篇題為《挂斷國安局》的文章,其中寫道:“6月1日零時1分,我打了一個電話,感覺不錯。這是多年以來我第一次撥打的電話號碼沒有被捕捉,然後放入政府的龐大數據庫。”

  由於美國府院間以及國會內部的爭鬥,美國國會參議院未能通過《愛國者法》修正法案,因此包括美國國家安全局(國安局)電話記錄監控在內的3個監控項目將從6月1日起停止執行。但美國對民眾的監控仍將以另外的形式繼續進行,即將付諸表決的新法對國安局未來的存在與操作沒有傷筋動骨的影響。

  在“愛國”“安全”的大旗下,情報、安全部門權力被濫用

  “9·11”事件後,安全成為美國社會談論的主要話題。在此背景下,美國國會于當年通過《愛國者法》,其中第215款授權美國情報機構大規模收集民眾的通信數據,當“愛國”成為一桿大旗時,反對相關舉措者則可能被冠以“不愛國”的罪名。

  此後大量事實表明,在“愛國”“安全”的大旗下,美國情報、安全部門實施的多個監視項目的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操作不透明使得權力被濫用。斯諾登事件發生後,美國情報機構大量侵犯公民隱私的行徑遭到美國公眾和許多外國政府與民眾的強烈批評。

  《愛國者法》第215款有效期止於今年6月1日。迫於國內外壓力,奧巴馬政府于去年拿出一份《美國自由法》,這是一項旨在終結飽受詬病的國安局對內大量蒐集民眾通話記錄的改革方案。去年,時任少數黨領袖的共和黨參議員麥康奈爾帶頭阻擊《美國自由法》,使這一已經在國會眾議院通過的法案止步于參議院。

  舊法將過期,新法未通過,白宮便不斷施壓。5月31日,美國參議院罕見地在週日舉行會議,希望能趕在當晚24時之前通過新授權,避免包括大規模蒐集公民通話數據在內的多項監控項目停擺。參議院當天通過程式性投票,正式將《美國自由法》法案提上辯論議程。預計參議院將於本週內對該法案進行表決。

  事實上,參議院的匆忙行事也是華盛頓政治僵局惡性迴圈的又一體現。主導參議院立法議程的共和黨將5月大部分時間消耗在了與民主黨在貿易促進授權的政治博弈中,包括監控授權、伊朗核協議審議、高速公路等多個涉及內政外交的其他議題未獲得充分討論時間。共和黨曾批評民主黨控制下的參議院喪失功能、效率低下,如今共和黨取代了民主黨成為參議院多數派,情況也未見有多少好轉。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教授薩拉·賓德近日犀利地指出,只要兩黨對立、政治極化、競選連任的壓力等環境不變,無論兩黨哪一方上臺都不可能解決政治僵局這一頑疾。

  在“安全”與“自由”之間如何平衡,美國社會充滿了困惑

  對於如何應對21世紀的安全威脅,美國仍陷於深深的分歧中。在“安全”與“自由”之間如何平衡,美國社會充滿了困惑。

  去年,一個由國會指定人員組成的獨立機構“隱私和公民自由監督理事會”,在對“9·11”事件後美國國內225個與恐怖主義有關案件的分析後認為,國安局的監控項目對於反恐幾乎沒什麼幫助。

  國安局監控項目運作機制存在的問題也被逐一曝光。依照法律規定,國安局在美境內的監控活動都要向外國情報監控法庭提出授權申請,但有媒體統計,外國情報監控法庭面對國安局的申請來者不拒,幾乎淪為“橡皮圖章”。另外,由於外國情報監控法庭的庭審和法庭文件均不對公眾公開,外界難以對其進行監督。

  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説,立法僵局為美國招致了不必要的風險,影響到國家安全人員在保障國家安全方面的作為。中央情報局局長布倫南呼籲參議院通過新的授權,他説:“恐怖分子正密切注視美國,他們企圖見縫插針,從內部下手。我們絕不能讓他們得逞。”

  無論是《愛國者法》,還是即將付諸表決的《美國自由法》,府院及兩黨之間的政治角力是建立在國安局監控項目應繼續維持下去的共識之上。《美國自由法》其實“換湯不換藥”,主要變化是允許國安局根據個案向電信公司查詢有關數據,但不得自行蒐集資訊。《紐約時報》6月2日的相關報道認為,即便國會最終通過限制國安局在國內收集情報權力的法案,但 “9·11”事件後由小布希和奧巴馬兩位總統批准的大多數情報收集項目仍將存在。近年來,美國建立的反恐機構已深深植入美國社會。《美國自由法》只是要求政府不直接插手對民眾通話和網路進行大規模資訊收集,而是由電信公司保留這些資訊,但政府仍然有權系統地獲得這些數據。其實,較之小布希,奧巴馬在利用無人機進行情報收集等方面走得更遠。

  人們注意到,在這場圍繞著國家安全和公民權利的討論與博弈中,美國國安局等機構對海外進行大規模監控,進而引發大量涉嫌侵犯人權的活動鮮有提及,遑論規範,這不能不令人感到憂慮。

  (本報華盛頓6月2日電 本報駐美國記者 溫 憲 陳麗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