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開放大學——過去 現在 未來】開放大學:助推甘肅同步小康大有可為

  • 發佈時間:2015-06-03 05:35:21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開放大學:助推甘肅同步小康大有可為

  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援特殊教育。”這預示著開放大學在甘肅未來教育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大有可為。

  搭建人人享有教育公平的平臺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人人享受公平的教育,才能推動社會和諧、均衡發展。

  成立於1979年的甘肅廣播電視大學,未來的甘肅開放大學,是我省國民教育體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為集學歷、非學歷教育為一體的新型大學,她強調思想的開放、模式的開放、方法的開放、對象的開放,遍佈全省14個市州、縣區和行業的辦學系統,集聚起社會優質教育資源,並通過國內一流的網路大平臺和資訊化手段最大限度輸送到學生手中,有效地化解廣大偏遠地區和基層單位職業教育資源匱乏、師資不足的瓶頸,成為名副其實的家門口的大學。

  2004年起,甘肅電大開展的“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村官大學生行動計劃”“新型産業工人培養和發展助力計劃”“特殊教育”等教育項目,更是凸顯終身教育在城鄉一體化進程及社區教育、非學歷教育等領域擔當著重要角色。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鹹輝在出席甘肅電大第二次黨員大會時對甘肅電大的辦學成績給予了這樣的評價:我省電大創立35年來,依靠艱苦奮鬥,依靠改革創新,通過多途徑、多形式地利用社會資源,不斷創新教育載體和教育方法,運用現代資訊技術手段,面向全省開展遠端高等教育,實現了自身的不斷發展,至今已累計為社會培養各類畢業生40余萬人,累計培訓200多萬人次,為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為我省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援,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教育公平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教育與現代資訊技術融合的引領者

  當前,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資訊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産生了重大影響,也必將帶來學習方式上的深刻變革。甘肅電大適應資訊技術的不同發展階段,將教育與當代最先進的技術進行融合,一次次站立在時代的潮頭。

  甘肅電大建成了國內一流的網路大平臺,實現了省校和分校、工作站之間網路高速連結,支援千萬級以上用戶通過多終端安全、可靠、高速訪問,實現了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中國教育衛星寬頻網高速網路接入。

  通過直接引入、加工改造、整合合作等方式,重點建設了一批優質網路課程和數字化學習資源。黨委副書記、校長衛孺勤談及學校豐富的學習資源時充滿了自豪:我們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5 家單位共同參與實施了“網路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建設”項目,嘉峪關分校、金昌分校和平涼分校被批准設立“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分中心,白銀分校會寧工作站獲批“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應用示範點,匯聚的各方學習資源,有力推動了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與共用,學校建立了數字化學習資源管理系統,實現海量資源的統一管理與分佈存儲,支援用戶資源檢索、定制、使用與評價等,成為教育資訊化、教育現代化的引領者和先行、先試者。

  讓人人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不讓貧困代際傳遞,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城鎮化,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提高全民素質,建設美好新甘肅,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需要大量技能型、應用型高素質勞動者。

  甘肅電大黨委書記朱衛國在談及學校未來發展時説:甘肅開放大學的建設目標是積極適應新常態、新要求,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多管齊下,充分發揮電大系統優勢、資源和技術手段優勢,以提升各種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社區教育、幹部培訓、老年教育,及個性化、滿足學習者興趣愛好需求的公共服務新平臺,把大學辦在社會中,實現“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辦學理想,為促進我省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一流的工人才能生産一流的産品”是不少企業家的共識。開放大學在面向“新興産業工人”“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市民”等人才培養具有自身優勢:遍佈全省的辦學系統,先進的教育設施技術,創新的管理運作機制,建設中的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和“學分銀行”,搭建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溝通、不同層次學歷教育相銜接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2014年秋季,甘肅電大開始實施“新型産業工人培養和發展助力計劃”,面向生産服務一線職工開展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以此服務企業轉型升級,助力職工成長髮展。此外,甘肅電大還面向我省廣大農村和農民開展遠端高等教育項目“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開展培育“新型市民”的社區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幹部培訓、復轉軍人和中小學教師國培計劃等非學歷培訓,這樣的培訓形式不用出差、不用耽誤日常工作,費用少,學習形式靈活,可以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層次社會成員對接受繼續教育的需求,也解決了傳統教育培訓受時間、空間、內容等條件限制的困難。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未來的甘肅開放大學必將秉承“開放、責任、品質、多樣化、國際化”辦學理念,契合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在人才培養上的使命,植根隴原,成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撐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