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持一顆淡定的心

  • 發佈時間:2015-06-01 05:46:0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周股市的急跌行情,讓市場對股市的判斷首次出現了分歧。

  其實,在大牛市中出現急漲急跌本是一種特有的節奏,尤其是在滬深兩市前期連漲之後有大量獲利盤回吐的訴求,需要一次技術性調整以再度上行。但是,恰逢匯金公司減持和央行正回購等所謂意外“利空”,讓不少投資者對牛市的核心邏輯是否依舊堅固産生了疑問。

  事實到底如何?我們以匯金公司減持為例。過去幾年,作為股東的匯金公司增持4大國有銀行的A股股份,被市場視為積極信號。但經過幾年發展,如今的A股市場已更為成熟、容量更大,匯金公司牛市中出售部分增持的股份,更應被理解為一個機構投資者的普通交易行為,也符合其“實現國有金融資産保值增值”的責任。因此,匯金的減持不應被解讀為牛市轉向的前奏。

  不過應該承認,匯金的減持客觀上為股市的階段性調整釋放了一定的能量,其結果有助於牛市走得更穩、更長,儘管這是以不少投資者的短期“賬面波動”為代價的。但是,如果人們能以一顆淡定的心對待牛市暴漲暴跌,這個“健康慢牛”最終會給市場堅定者帶來更為可觀的回報。

  那麼,身處喧鬧的牛市之中,淡定之心從何而來?讀懂各種財經大事所透露的資訊,投資者自然會心增定力。

  權威人士談當前經濟形勢是上周輿論熱議的焦點之一。在這位備受矚目的“權威人士”闡述的觀點中,人們清晰地看到了國家對發展資本市場的完整邏輯。

  我們不妨把有關內容重溫一遍:“我國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能不能把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是支撐穩增長的關鍵。目前居民儲蓄率很高,海量資金無處可去,人們難以獲得可持續的財産性收入;可另一方面,實體經濟和重大建設項目缺乏資金保障。所以,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必須整體推進,特別是要打通投融資渠道,挖掘民間資金潛力,讓更多儲蓄轉化為投資。”

  這是一段值得反覆閱讀、思考的論述。它明確告訴我們一個基本判斷是,實體經濟需要資金支援,老百姓應該得到可持續的財産性收入,連接二者的最有效渠道就是資本市場。這個市場不是曇花一現的牛市,而應該是一個穩健的長牛,所有監管和調控政策的出發點都應基於這個判斷,任何背離這個主張的舉措都是不能允許的。這是我們堅定牛市格局的核心支撐,如果不理解這一邏輯,投資者自然會搖擺不定,難有收穫。

  上週五人民銀行發佈的金融穩定報告,延續了這個基本邏輯。這份每年發佈一次的報告儘管由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分析小組完成,但它的指導小組成員包括了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領導人,因此對中國金融市場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這份報告對促進股市平穩健康發展提出了多方面展望,如繼續壯大主機板、中小板市場,全面推進創業板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等。這些舉措的出臺必將對維護股市長牛態勢産生積極影響,有利於增強投資者參與慢牛市場培育的信心和定力。

  同時,滬深股市上周成交金額連續突破2萬億元也説明,市場資金的流動性依然充沛。我們無法界定慢牛的邊界,但波瀾不驚並非其特徵,有博弈才是成熟股市的表現。而國際指數公司富時集團上周宣佈啟動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性股票基準指數過渡計劃,預示著國際資本看好中國股市的進一步對外開放,更多的資金將隨著這一進程的加快而注入進來,市場活力還會更加旺盛。

  正因為此,投資者沒有理由懷疑牛市的核心邏輯,那些習慣於認為監管層遲早會打壓股市的思維應該被拋棄了。保持住一顆淡定的心,方是贏得市場、規避風險的根本所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