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激活中國特色的“數據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6-01 05:45:5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數據經濟”,是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基礎,以海量數據的互聯和應用為核心,將構成社會運作基石的傳統産業,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相連接,把數據資源融入産業創新和升級的各個環節,變革傳統産業運作方式和價值輸出模式,建構新的高效、智慧、便捷的社會運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經濟形態。中國特色的“數據經濟”的主旨就是,釋放傳統産業無窮潛能,將經濟形態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轉向以資訊技術創新驅動發展為主,促進研發、生産、輸出環節的提質增效全面升級。中國特色的“數據經濟”,意味著從現在的“兩化”融合、“多化”融合,發展成為數據“融入”一切産業,意味著對傳統産業發展模式進行全面重構。

  發展中國特色的“數據經濟”,我們要在已有的基礎上,把握好新的天時、地利、人和三大關鍵方向。

  天時,就是加強資訊化基礎設施,構建“數據經濟”根本環境。關鍵是建立以數據應用為核心的雲計算中心平臺,讓各個孤島在統一的數據環境下運作。例如,“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包括傳統的交通、能源網路建設,還應通過建設和運營雲計算中心,推動相關國家緊密連接我國經濟政治體系。

  地利,就是推進政府數據開放,盤活公共數據資源,提供“數據經濟”的市場環境。目前,浪潮與國內一些城市在數據整合和開放方面進行了一些成功實踐。例如為青島市政府搭建了全國首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目前已經開放了226項政府數據;為廣州市政府數據開放提供規劃諮詢服務,梳理開放數據目錄,成為全國第一個購買數據諮詢服務的城市。

  人和,就是讓企業成為“數據經濟”的價值主體。在中國特色的“數據經濟”環境中,企業將成為數據資源的應用者和實現創新價值的主體。

  不論“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還是“兩化”深度融合,它們都將成為發展中國特色“數據經濟”的組成部分,成為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創新力量,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生産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構建傳統産業增長點,打造中國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的升級路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