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自主研發創新藥帶來胃癌晚期治療新福音

  • 發佈時間:2015-06-01 01:32:0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退休在家的劉亞新每天白天在家買菜燒飯,晚上還會到小區裏面轉上幾圈,不知情者根本就看不出來58歲的劉大爺是一個胃癌晚期患者。

  2008年12月劉亞新查出患有胃癌,進行了根治性全胃切除手術,然而,2011年再次發現肝臟出現新轉移灶,病情加重;本已打算放棄治療的他卻意外抓住了救命的最後一根稻草,目前已奇跡般地將生命延長了45個多月。

  給予劉亞新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除了他樂觀的心態外,更重要的是恒瑞醫藥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並於近期獲批上市的國家1.1類新藥——“甲磺酸阿帕替尼片”,這也是全球第一個在晚期胃癌標準化治療失敗後被證實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

  2013年,全球胃癌新發病例952000例,中國佔據了47%,發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排名第2,已成為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殺手。

  目前,分子靶向治療逐漸成為胃癌患者繼手術、化療、放療後的一種新治療手段。鉑類與5-fu類是比較公認的一線治療晚期進展期胃癌的化療藥物,紫杉類與伊立替康為推薦的二線治療方案,但二線治療失敗後已無任何有效藥物,因此晚期胃癌迫切需要尋找和確認新的治療藥物來使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益。

  記者了解到,儘管市場上不乏如貝伐單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已面向晚期胃癌患者展開眾多臨床研究的藥物,藥物也顯示出較好的抗腫瘤活性,但目前除曲妥珠單抗被批准可與化療聯合使用治療HER2-neu過表達胃腺癌患者外,尚無其他靶向藥物被批准用於晚期胃癌的治療。

  2003年,長期從事于抗癌藥物研發的恒瑞醫藥,啟動了研發治療晚期胃癌有效藥物的實驗室立項研發。2014年11月,在恒瑞公司、國內腫瘤專家團隊和38家研究中心的共同協作努力下,“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獲得國家1.1新藥證書和生産批件正式上市。

  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個晚期胃癌標準化療失敗後被證實安全有效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同時也是一個全新小分子靶向藥物。作為胃癌靶向藥物中唯一一個口服製劑,阿帕替尼為胃癌化療失敗患者提供了新的標準治療方案。

  “這就相當於人為阻斷癌症的營養供給,其本質還是採用‘餓死癌症’的方法。”阿帕替尼項目總監胡宏成説。藥效學研究表明,其主要是通過尋找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分子生物學上的差異,阻斷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與其受體結合後的信號傳導,阻斷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從而治療腫瘤。

  “為了研發阿帕替尼,恒瑞堅持了十年,前前後後投入了4億多元的研發費用,每一步我們都走得小心翼翼。”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洪斌説。

  “2003年開始實驗室立項研發,2007年正式獲批臨床試驗,2013年7月向藥審中心提交阿帕替尼上市申請,2014年11月正式上市。13項臨床研究、1230例腫瘤患者……”在胡宏成看來,阿帕替尼的成功問世,不是數字的累積,而是恒瑞和國內腫瘤專家團隊、38家研究中心十年磨一劍迎來的“回報”。

  作為全球第一個在晚期胃癌標準化療失敗後被證實安全有效的小分子藥物,阿帕替尼研發期間先後被納入到國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目前,該款藥物已擁有4項發明專利,其中2項全球專利。2014年6月,在美國召開的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該項研究作為中國專家主導、應用民族制藥企業創新研發産品進行的研究有史以來第一次入選ASCO優秀論文,並在ASCO後的多國BOA會議上進行報告。這不僅僅標誌著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治療上的突破和認可,同時也標誌著中國自主研發的創新藥真正問世並走向國際舞臺。

  戴洪斌説,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國內仿製藥到了瓶頸期,恒瑞轉而進行創新藥的研發,每年研發投入佔銷售額的近10%左右。據統計,2013年國家藥審中心1.1類創新藥申報臨床數量共計35個品種,其中恒瑞公司申報的就有6個。目前,恒瑞公司十多個創新藥物進入臨床開發階段,與此同時,一批新候選藥物也正在前期開發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