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只“港A股”重挫:內資斬倉?

  • 發佈時間:2015-05-30 10:33:23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胡春春

  由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0566.HK)上週三斷崖式大跌和無限期停盤引發的市場猜想仍在持續。

  繼漢能薄膜之後,滬港通中前期漲幅驚人的多只港A股緊跟下跌。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岑智勇在接受《金證券》記者採訪時推測,可能涉及內地資金大幅斬倉。活躍于港股的深圳私募則認為,內地投機資金正在把“操盤A股的道道”帶入境股。

  多只港A股大跌

  漢能薄膜的盤面停在了5月20日上午10:40附近。

  當天上午10:15左右,公司股價突顯斷崖式下跌,從開盤時的7.35港元一路跌至3.91港元,最終跌幅達46.95%。

  公司市值則由前一交易日收盤時的3073億港元縮水至1631億港元,一日蒸發1442億港元。10:40漢能薄膜宣佈短暫停牌,不過一直到今日尚未有復牌跡象。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漢能薄膜大跌前後,包括銀泰商業、中國聖牧、萬達商業等多只港A股也上演了下跌行情。其中銀泰商業跌勢出現在5月19日。此前它一度是滬港通中漲幅最高的港A股。

  據悉,“港A股”的概念最早由股票研究和交流平臺——格隆匯提出,當時格隆匯給出的港A股標準涉及五點,一是故事感性;二是在A股有對標,三是流通盤適中,四是滬港通標的或可能成為標的,五是非老千股。

  但是隨著概念的傳播,目前港A股現在已經演變成一種投資思維。港股A股化,不僅是投資標的受到A股對標或內地市場的影響,資金操盤手法也與A股類似。

  記者測算,銀泰商業股價從3月25日起來至5月18日,短短兩個月不到,漲幅竟達226.93%。

  19日銀泰商業盤中創出新高,達到17.240港元,但從5月19日收盤到5月29日收市,區間跌幅超過16%。而中國聖牧和萬達商業從5月21日到5月29日,跌幅分別超過5%和7%。

  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岑智勇將上述個股股價的下跌歸結于,可能是內地資金大幅斬倉。

  無法理解投資邏輯

  今年清明節前後,受A股牛市帶動及多方政策面上的利好刺激,國內一波以私募和牛散為代表的民間資金曾高調喊出“南下赴港”的口號。在他們的帶動下,內地民間赴港資金迅速集結,每日高達105億的滬港通額度連續多天被用盡。

  此前接受《金證券》記者採訪的民間投資人曾表示,如此急切地使用大筆資金進入港股市場,一是看好在A股帶動下港股的提振空間,二是認為手中資金量巨大,而香港市場上的個股大多流通盤較小,適合自己“運作”。該人士同時強調,“今年是自己在港股市場大顯身手的好時機”。

  不可否認,滬港通中眾多前期漲幅驚人的港A股,離不開內地資金的推動。岑智勇也感慨,“即便20日漢能薄膜大跌引發市場恐慌,但在停牌前最後幾分鐘內,仍出現資金抄底買入,可見還有內地資金鍾情于這些港A股。”來自香港保險機構的一位人士則稱,無法理解內地資金的投資邏輯。“他們似乎不大注重估值和基本面,我常常覺得他們在選擇港A股投資時,有種搶白菜的感覺,重要的不是白菜新不新鮮,而是有沒有搶到。”

  港股仍是最好獵物

  “3、4月份內地私募資金入港多些,但是現在有牛散等民間高手扎堆的跡象。”活躍于港股的深圳私募告訴《金證券》記者,漢能薄膜等港A股的大跌並不意外,“從盤面走勢看你會發現,這完全就是A股的走勢嘛,牛散和操盤高手可以説把操盤A股那些道道都用在了港股上。”

  深圳私募介紹,這些資金一般一點點進入,邊打邊敲,拉升股價,等到市場其他資金進入後,再在某個點位拋售。由於港股市場沒有漲跌停限制,內地民間資金一般不會做太長。

  “從3月到現在,兩個多月,早些進入的資金差不多要獲利了結了。當然有出,就有進,這並不是説內地資金準備退場。”他還補充説,“因為港股流通盤小,推高股價所需的資金甚至比去做A股股票要小得多。所以對很多牛散和操盤高手來説,現在的港股仍是最好的獵物。”

  上述深圳私募所述情況雖然並不一定完全適用於近期大跌的港A股,但確實為市場提供了一個視角。

  “實際上,內地民間資金雖然諳熟股市手段,但是並不理性,像漢能這樣,沒有任何利空,仍大跌的情況還可能發生,參與港股市場的內地普通投資者不需要太過緊張,關鍵還是要看個股大跌中的交投和入市資金情況,如大跌中是否仍有資金買入,每日滬港通額度使用情況等。”該名深圳私募對《金證券》記者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