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珠三角製造業:“機器取代人”成風 外遷首選東盟

  • 發佈時間:2015-05-30 07: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工人期望的工資漲幅接近10%,企業該怎麼辦?

  在中國的製造業重地珠三角地區,“機器換人”正在成為企業主應對“漲薪潮”的重要手段。

  渣打銀行今年開展了第六次年度珠三角製造業調查。調查顯示:珠江三角洲今年工資漲幅或達8.4%。工資上漲體現生産率持續改善,隨著製造業升級換代,産品的複雜程度提高,而增加自動化投入、優化生産流程和工藝是珠三角製造企業應對用工短缺和工資上漲的普遍做法。

  此刻珠三角的短痛,或成為中國經濟轉向長期可持續增長模式的組成部分。

  機器換人

  珠江三角洲地區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等城市。2014年該區域生産總值達到6.72萬億元、每人平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同比增幅達到7.7%。

  然而,廣東省商務廳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摸底調查顯示,只有20%的外貿企業預期2015年訂單有所增長,預期訂單下降的企業則達到40%以上。

  與貿易形勢的悲觀預期相對應的是仍在不斷攀升的員工工資上漲預期。渣打銀行在2015年2月底到3月底之間針對珠三角製造企業調查發現:與去年的調查相比,受訪企業預計工資上漲幅度在10%~15%之間。2015年平均工資漲幅預期是8.4%,高於去年的8.1%。

  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廣東省製造業一線工人每人平均工資早在2013年就達到了4.6萬元,是10年前的2.9倍。

  “使用官方CPI作為物價平減指數,2015年預期實際工資漲幅約為6.8%,高於2014年的6.1%和2013年的5.8%。”渣打銀行報告執行人表示,實際工資增長持續加快應該能為家庭消費提供重要支撐,在今年中國經濟減速背景下,這一點的積極意義可能被忽視。

  經營的壓力面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機器換人”提上了日程。

  在佛山順德,一家製冷設備公司的生産線上,空調遙控器的生産環節原先需要7名工人,在採用自動化工業機器人之後,所需員工數降到了2名,同時裝配效率比過去提高了1.5倍。

  “為了應對‘用工荒’,我們今年初提前採取了應對措施。即首先是引進了一批機器,一些崗位採用機器自動化操作而減少人力操作;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一個人幹兩個人的工作。”珠海一家大型跨國電子企業的負責人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這一趨勢,更得到了珠三角地方政府的積極支援。2015年3月底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通知》,提出廣東全省未來3年將累計投入9430億元,引導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

  2014年起,東莞市政府連續3年每年安排財政資金2億元,用於鼓勵企業“機器換人”。滿足屬於重點示範推廣項目、使用莞産設備等條件後,單個項目最高資助金額可達500萬元。

  據公開資料統計,從2014年9月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東莞市收到實施“機器換人”有效申報項目505個,項目總投資42.6億元,其中應用生産設備達7億元,預計可減少用工34378人,産品平均合格率從89.3%大幅上升至96.6%,單位産品成本平均下降一成,每年可産生銷售收入達291.6億元。

  “勞動力成本和工資水準上升雖然給製造企業帶來挑戰,但卻體現出中國生産率改善和産品複雜程度提高。同時,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有利於中國提升製造業價值。”渣打銀行製造業報告總結道。

  不過,仍有一些企業經營者還在觀望。“玩具行業的科技含量低,很多工藝操作仍需手工完成,因此很多玩具廠家很少採購自動化設備。”廣東省東莞市茶山百樂玩具廠負責人陸利明對記者透露,玩具行業很難做大,現在他也考慮“兩條腿”走路。在辦玩具廠的同時,還註冊一家新公司,準備銷售如高端耳機在內的電子産品。

  外遷東盟

  根據渣打銀行的調查,45%受訪企業把計劃加大自動化設備投入、優化工藝流程作為企業應對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的首選對策。

  但是一個要正視的現實卻是,願意進行投入改進的往往都是大企業,因為上述比例在大企業調查樣本中的比例達到了70%以上,而與之相對的,在中小規模企業中,僅僅只有36%的企業青睞“擴大資本設備投入”。

  這些企業打算如何應對眼下艱難的現狀呢?

  企業外遷,確實也是他們的備選選項。據調查顯示:今年的受訪企業中有20%表示計劃向內陸遷廠,較去年的28%有所降低。另外,11%的受訪企業計劃向海外遷移。

  考慮外遷的企業則主要集中在低端製造領域,如紡織、製衣等。

  對於青睞向中國內地遷移的企業來説,廣東周邊省份,如距離珠三角相對較近的湖南省和廣西省是首選目的地。對於計劃外遷以降低成本的企業而言,越南和柬埔寨是首選,其次分別為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

  “國內人力成本較高,市場空間不大,因此一些企業選擇遷向增長速度較快以及人力成本較低的越南等國家。”一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專家對記者分析稱。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2013年東盟人口年齡中位數約27歲,較中國的年齡中位數估測值32歲明顯年輕。據聯合國數據預測,未來幾十年東盟勞動力規模亦將持續增長,2010~2030年東盟勞動力人口或將增加7000萬。這幾乎是同一期間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規模。

  2015年計劃將工廠遷離中國的受訪企業中,36%的企業稱新廠址將建在越南。25%的企業選擇柬埔寨,選擇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的企業各佔10%。

  受訪企業估計將工廠遷往越南平均節省成本將超過19%,而遷往柬埔寨將節省20%的勞動成本,與之對比,將製造基地遷往中國內陸省份將節省不到16.8%的成本。

  而從遷廠備選目的地看,紡織、服裝和鞋業是越南出口主要領域,佔越南出口總額的比例約達24%。柬埔寨和孟加拉國紡織品出口比重同樣較大,比例分別約達80%和70%。

  “這表明與現有供貨商在地理上相鄰近是企業遷廠考慮的除工資水準較低以外的主要因素,此外企業考慮的重要因素還有基礎設施配套情況和是否易於找到熟練勞動力。”渣打銀行報告執行人稱。

  “像越南等東南亞國傢具有人力成本低與市場等優勢,一些消費品在當地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商務部研究院海外投資研究中心李志鵬博士對記者表示。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企業累計在東盟國家投資總額為352.1億美元,2014年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58.8億美元,增長2.5%。

  進入2015年,前4個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實現非金融類對外投資2143.7億元,同比增長36.1%。其中,對東盟直接投資增速同比增長了62%。

  在這組投資數據的背後,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中國企業考慮轉向東盟建廠的同時,當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同時為中國的基建企業提供了商機。

  對多數經濟體尤其是欠發達經濟體而言,打造基礎設施硬體以解除發展瓶頸,併為鼓勵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創造合適環境是關鍵。

  但據亞洲開發銀行數據顯示,東盟經濟體基建投入資金規模僅佔該地區GDP的4%,較1980~2009年間平均6%的投入比例有所下滑。

  普華永道報告顯示,東盟國家未來十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巨大,印尼投資額可達1650億美元,泰國達585億美元。

  正在緊張籌備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就瞄準了這一市場。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近日在新加坡發表公告,各方已就《亞投行章程》文本達成一致,並將在 6月底在北京舉行《亞投行章程》簽署儀式並擬於2015年底正式運作。

  不過,李志鵬同時指出,這些國家也存在一定政策風險,不同的東南亞國家面臨的風險也不一樣,像新加坡、馬來西亞與泰國等國家整體營商環境還可以,投資風險相對較小。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