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石油天然氣佈局大調整 拋售燃氣業務

  • 發佈時間:2015-05-30 07: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石油又在出售下屬子公司的部分業務——近日,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以下稱“崑崙燃氣”)擬2550萬元轉讓旗下控股公司股權。此次被轉讓的公司為河南中石油崑崙金源燃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崑崙金源燃氣”)。

  加上2014年崑崙燃氣已先後出售下屬甘肅、廣西、山東等地多個子公司。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相比旱澇保收的城市燃氣業務,CNG(壓縮天然氣)業務已逐漸趨於飽和,崑崙燃氣下屬子公司的接連出售不僅僅是中石油崑崙燃氣增加現金流的一種舉措,更預示中石油在下游天然氣業務方面的一些戰略佈局調整。

  還未有人提交申請

  此次崑崙燃氣轉讓下屬河南崑崙金源燃氣股權放在北京産權交易所進行公示,掛牌公告期從5月8日起到6月4日,共20個工作日,掛牌交易價為2550萬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北京産權交易所工作人員,其對記者表示,離摘牌還有7個工作日,但截至目前,還沒有收到相關報名申請,有可能相關意向受讓人正在等最後時刻。

  資料顯示,河南崑崙金源燃氣成立於2009年,係中石油崑崙燃氣與陜西金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稱“金源控股”)合資組建,中石油崑崙燃氣持股51%、金源控股持股49%。

  合資公司成立5年來,共同投入和運營多年,如今公司正逐步步入正軌,中石油此時突然抽身而退,讓另一個大股東金源控股頗感被動。

  本報記者專門致電金源控股,其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不方便就此問題進行回復。不過記者多方了解到,金源公司下屬員工對此事多有不滿。一些員工在內部多有怨言,一名下屬子公司員工的微信簽名還一度改成“被崑崙燃氣擺了一道”。

  據悉,金源控股除了河南金源崑崙燃氣項目,目前已經開發了4個天然氣液化項目,年産量達100萬噸。“這些液化項目的氣源供應都還指望中石油呢,還有其他業務合作,有一些怨言也只能默默承受。”上述人士表示。

  “業績表現不佳,評估價溢價高,關鍵是目前市場普遍不看好國內CNG業務發展,崑崙燃氣此次掛牌轉讓有較大可能流標。”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並不看好此項交易。

  掛牌資訊顯示,河南崑崙金源燃氣2014年營業收入為-239.1萬元,凈利潤-181.35萬元,而其轉讓標的對應評估值為2154.56萬元,掛牌價為2550萬元,溢價約18%。

  天然氣業務佈局調整

  崑崙燃氣接連出售下屬子公司的天然氣業務,折射的是近年來天然氣特別是CNG業務困境。

  2013年年中,全國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上調,降低了天然氣汽車的經濟性,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暴跌,更進一步縮小了油品和天然氣的價差,導致車用天然氣的經濟優勢不再。

  卓創資訊資訊顯示,車用天然氣市場的兩大板塊LNG、CNG推廣發展程度不一,國內LNG加氣站有2500座左右,LNG車有19萬輛左右;目前全國有3500座CNG加氣站,有200萬輛以上的天然氣計程車和改裝私家車。

  “在低油價的大環境下,LNG業務還有較大市場空間,估計能達到CNG業務的當前市場規模。”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廣彬分析稱。而CNG業務已接近飽和,市場空間有限。

  在這種背景下,崑崙燃氣加快剝離市場前景有限、盈利狀況不佳的CNG業務,保留並集中精力拓展下游城市燃氣業務的戰略佈局愈發明顯。

  記者了解到,除了掛牌出售的河南金源崑崙燃氣,崑崙燃氣在河南地區還有三家分公司,分別是新鄭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博愛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伊川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主營的都是當地的城市燃氣業務。

  事實上,崑崙燃氣的選擇性收縮早已有之。北京産權交易所去年10月的一則掛牌資訊顯示,崑崙燃氣以2559.52萬元的價格掛牌轉讓所持甘肅中石油崑崙天然氣利用有限公司51%股權,其主營業務正是甘肅地區的CNG業務。

  從急速擴張到相對收縮

  其實,中石油涉足天然氣下游業務發展時間並不長。

  從2008年開始,中石油為了拓展天然氣市場,相繼組建了三個“崑崙”:崑崙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稱“崑崙能源”)、崑崙天然氣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稱“崑崙利用”)、崑崙燃氣有限公司,分別負責公司的LNG業務、CNG業務、城市燃氣業務,號稱中石油天然氣業務“三匹狼”。

  依託中石油上游氣源保障和雄厚的資金實力,“三匹狼”的市場表現只能用驚艷來形容。在2012年底的時候,僅用了4年左右時間,“三匹狼”便分別成為了所屬市場的領軍者。“但這個擴張過程並不光彩,前幾年國內氣荒頻現,中石油正是依託其上游氣源保供的壟斷地位,實現了市場的急速擴張。”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但發展迅猛、建設項目眾多的崑崙天然氣業務也成了中石油的腐敗高發區。2012年崑崙利用總經理陶玉春腐敗案發,成為2013年崑崙利用整體併入崑崙燃氣的誘因;2013年7月崑崙能源董事局主席李華林落馬,更是成為中石油天然氣業務步入沉寂期的分水嶺。

  “當前中石油負債率高企,出售不盈利業務,回籠資金是一方面考慮,但更重要的是中石油有意退出一些天然氣業務領域,回應政府放開市場要求,表明中石油改革和讓利於民的決心。”上述人士説。

  實際上,雖然中石油的負債率連年攀升至50%左右,遠高於國際石油企業20%~30%的平均資産負債率,但負債率的攀升一個重要因素是中石油等國內石油企業承擔著較多的社會責任,比如天然氣虧損進口。中石油方面表示,為保障國內供應,中石油每進口1立方米天然氣虧3毛錢,2013年銷售進口氣凈虧損418.72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