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鬆散到規範 從邊緣到主力——福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紀事

  • 發佈時間:2015-05-29 15:32: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福建省清流縣嵩溪愛珍豆腐皮專業合作社註冊于2009年,5月13日下午2點鐘,記者見到合作社理事長蘭愛珍時,她正從三明市裏洽談一個合作項目後火急火燎地趕回嵩溪鎮,午飯也沒顧得上吃的她,快人快語地向記者介紹5年成績單:社員從12戶增加到116戶;入股資金從60萬元增至1900萬元;豆腐皮産量由130噸增至900噸,銷售額突破1900萬元,社員每人平均年純收入7.3萬元……

  “愛珍豆腐皮專業合作社只是一個縮影,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近年來,全省合作社快速發展,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福建省農業廳廳長張立先説。至2014年底,福建農民合作社達2.48萬家,社員總數67萬人,銷售農産品總值達168億元,可分配盈餘達19億元,合作社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作用不斷顯現。

  每次培訓村裏的教室都擠滿了人

  “市場行情總是不斷變化著,最頭疼的就是社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談起社員培訓,建甌市富頭蔬果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吳木婢有説不完的話,“社員們都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哪個品種走俏?怎麼用化肥?菜農都很關心,每次培訓村裏的教室都擠滿了人。”

  社員的需求就是政府主管部門的工作重點,“加強培訓,提高人員素質”被列為加快農民合作社發展的重要內容。針對合作社帶動能力不強、財務不規範、服務能力弱、盈餘分配不到位等問題,省農業廳編印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等學習資料,組織合作社輔導員和負責人進行業務培訓。2007-2014年省級培訓12期、1760人次。

  不間斷的培訓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競爭力。2014年,富頭蔬果合作社組織銷售農産品1.6萬噸,産值達3500萬元,帶動農戶1085戶,社員每人平均純收入8600元。

  “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和合作社發展的必由之路,合作社的發展壯大,促進了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富頭村周邊3個村的9000多畝土地流轉到一些種菜大戶手中後,一方面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避免耕地拋荒,另一方面通過統一經營和服務,提高勞動生産率,産生了規模效應。短短幾年時間裏,富頭村的蔬菜産業快速發展,成為建甌市蔬菜的重要集散中心,帶動了鄰近5個鄉鎮的果蔬銷售。

  據統計,目前福建全省流轉承包地420萬畝,流向農民合作社的達60多萬畝,約佔15%,是所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流轉耕地最多的。

  合作社重數量更需注重品質

  “合作社數量上來後,更需注重的是品質。”在福建省農業廳副廳長陳永共看來,政府部門推動農民合作社,重要的是推進規範化和示範社建設,指導健全規章制度,規範利益分配,增強服務功能。

  “為規範發展,我們制定了《盈餘分配管理》等19項制度。”在霞浦縣,年輕的淳盛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成強認真地向記者介紹。林成強聘請了剛剛退休的縣經管站站長主抓規範化建設,形成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理事會議每月一次;所有事項,理事會集體研究決定;財務社務一律公開。

  規範化建設為社員帶來豐厚的回報,擁有152戶社員的淳盛合作社聯結紫菜養殖面積5200多畝,社員每人平均純收入達3.7萬元,比當地普通農戶增收118%。

  省、市、縣三級按照規範化、標準化、品牌化的要求重點支援發展一批示範社。2011年以來全省每縣(市、區)每年培育10家左右縣級示範社,各設區市擇優培育30~50家市級示範社,省級擇優培育100家省級示範社。2014年,福建組織全省4000家以上合作社開展規範化創建活動,公佈了2024家規範社名單。

  通過規範合作社這個紐帶,將農業生産産前、産中、産後聯結起來,形成比較完整的産業鏈,促進了福建各地做大做強特色優勢農産品。近年來,合作社直接開展農産品深加工,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已成新的發展趨勢,全省創辦加工實體的合作社達625個。

  統一經營方式提高了農業效益

  “推動社員間互助合作,強化對社員的服務,促進社員增收,是農業主管部門應盡的職責。”福建省農業廳經管處處長陳玲説。為此,省農業廳出臺系列舉措,指導農民合作社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增強合作社食品安全和品牌創建意識。

  註冊“燕農”商標,引進新品種,統一農用物資,在永安市農業局指導下,燕農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不斷擴大服務內容,聯合社快速壯大。理事長溫玉仁介紹,聯合社已擁有12家成員單位、596個社員、4200畝基地,2014年銷售總額1230萬元,實現利潤156萬元。

  在農業主管部門引導下,合作社統一品種、統一購買農業生産投入品、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等已成為福建合作社的主流方式。目前,80%以上投入品實行統一購買的合作社達4106個,80%以上農産品實行統一銷售的合作社達9311個,實施標準化生産的合作社達2245個。

  “統一”的經營方式降低了生産成本,提高了土地産出率、農産品品質和品質安全標準,拓寬了銷售市場,從而提高了農業效益。2014年,全省每個合作社和每個社員平均實現經營收入達47萬元和1.72萬元,同時還帶動非社員農戶83萬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