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差異化定位應對新常態挑戰 努力平衡創新與風險

  • 發佈時間:2015-05-28 09:18:21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傳統金融開始了與經濟同步的轉型過程,無論是金融變革還是金融創新,均無法脫離風險管理,在新常態中出現的新風險與新挑戰同樣不容忽視。

  □市場

  新常態帶來新挑戰

  步入新常態下的金融,給行業帶來新挑戰。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告訴京華時報記者,從中國銀行業的角度看,一方面,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趨於疲軟的情況下,銀行業這樣的強週期行業更難獨善其身。另一方面,銀行業自身也面臨著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以及市場準入放鬆等諸多挑戰。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發展規劃部總經理助理溫彬認為,商業銀行在新常態下,面臨至少五個方面的衝擊。他告訴京華時報記者,這五個方面挑戰分別是:經濟下行、利率市場化、市場準入放開、資本市場發展以及網際網路金融興起。

  溫彬告訴記者,在新舊模式和新舊産業轉型升級中,部分行業和企業的信用風險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雙升對銀行業的盈利水準帶來壓力;與此同時,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商業銀行在保持原有資産負債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凈息差將被大幅壓縮,盈利水準大幅下降。

  而在董希淼看來,近年來網際網路公司紛紛進入金融業,資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動越來越多地通過銀行外體系進行,社會直接融資比例也在逐步提高,渠道脫媒和融資脫媒的步伐逐步加大,商業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程度降低,帶來競爭格局的變化。“比競爭格局變化更深刻的是,銀行客戶的金融行為正在不斷變遷。尤其是年輕客戶希望擁有更多自主選擇權,更在意用戶體驗,對服務的便捷性、易用性提出很高要求。”董希淼指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客戶獲得銀行服務的方式也大大改變,越來越多的客戶借助移動終端來享受金融服務,網點不再是最重要選擇。

  □行業

  加快創新應對挑戰

  面對挑戰,金融機構特別是傳統商業銀行該如何應對成為考驗。在溫彬看來,差異化的戰略定位非常重要。“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是商業銀行資産負債表的重構,各家銀行必須建立特色化和差異化的經營模式。”溫彬指出,例如最近獲批的5家民營銀行,其戰略定位和經營模式各有不同,但都是建立在發起人自身比較優勢的基礎上。

  董希淼也認為確定差異化發展戰略非常重要。“商業銀行要借此確立自己獨特的發展戰略,形成符合自身資源稟賦和能力的商業模式。”董希淼認為,如大型銀行要抓住機遇,適時國內外並購,加快海外業務佈局,推進金融集團建設,提升綜合金融服務水準;小型銀行則要腳踏實地,做精做深,成為中國的“社區銀行”,以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都非常重視零售業務的轉型和發展,中信銀行2014年全面啟動了零售戰略的二次轉型,而招商銀行在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加大發揮自己的零售業務優勢。

  董希淼認為,關鍵的是要樹立“大零售銀行”的理念,即: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整合産品和服務,以消費信貸為帶動,以小微金融為突破,積極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深刻變化,全面推進個人客戶、微型企業和小企業業務的立體式行銷和一體化經營,全力提升零售銀行業務的綜合服務水準和市場競爭能力。

  □觀點 努力平衡創新與風險

  金融創新當前已成為各個銀行的戰略考量,但目前金融創新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一位金融行業研究員告訴京華時報記者,現在很多金融創新,實際就是“舊瓶裝新酒”。從制度上看,我國金融創新尤其是銀行業金融創新還沒有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穩定的制度體系,金融創新處於零散、偶發和斷斷續續的狀態,而且市場競爭環境缺乏有序性,有創新思想、産品等,也難以實施和發展,並且極容易被複製,金融效率難以提升。

  溫彬表示,金融行業比較特殊,與實體經濟不同,金融創新除了自身發展之外,還有溢出效應。創新得好,有利於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如果創新導致風險,反而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傷害,這也是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開放、金融衍生品發展都比較審慎的原因。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表示,金融創新必然伴隨著風險,但從目前整體金融環境來看,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為整個金融行業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一次質的飛躍。

  □提醒

  可作少量海外資産配置

  在金融新常態下,創新的理財産品層出不窮,而創新往往面臨著風險,對百姓和消費者來説,如何抓住金融新常態下的機遇,防控金融新常態下的風險非常重要。

  在走出去方面,除了對企業來説有重大改變之外,對於個人來説,也有很多新的變化,例如滬港通開市刺激了境內外投資者的神經,還有個人今後可在上海自貿區設資本賬戶,擴大了中國人海外投資的自由。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説,投資海外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

  銀率網主編殷燕敏告訴京華時報記者,投資海外市場,主要存在的風險有市場風險、匯率風險、主權風險、政治風險等等。在QDII發展早期,國內的缺乏海外市場的投研團隊,一般都是境內的投資機構與境外的投資機構共同合作,進行投資操作,但國外投資理念與國內投資理念存在差異,也導致境內外合作機構之間存在管理矛盾,這也為投資人帶來一定管理風險。近幾年國內通過大量引進海外人才,以及加強對海外市場的投資研究能力,QDII産品的投研逐步轉變成以國內投資機構為主。投資者對於海外市場的投資,建議是作為資産配置,在選擇産品時,也要對産品的投資範圍、投資標的、投資風格以及投研團隊有很好的認識和了解後,再做決策。

  小心辨別非法集資與創新

  現在有很多網際網路金融或者第三方理財機構在創新理財方式,創新投資渠道,但有觀點認為,這只是舊瓶裝新酒,實際上産品並沒有更多創新,甚至有一些産品根本上就是非法集資。殷燕敏指出,網際網路對於金融,是用先進的技術改變了金融的交易模式,但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線上火爆的P2P,與非法集資其實僅一線之隔,隨著P2P市場的火速發展,很多不法分子也打著P2P的幌子,做非法集資的生意,目前國內對P2P的監管依然處於空白區,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必須提高自己的風險識別能力,比如對於收益率遠超業內水準的P2P平臺需提高警惕,很多騙子都是以超高的預期收益率來誘惑投資者的。

  “高收益必然匹配的是高風險,因此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在投資前必須了解清楚産品的風險是否與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如果期望投資高風險的品種,請儘量做好按資産比例進行配置,一旦出現虧損本金,所虧損的金額也是自身可承受範圍之內,切莫把所有的身家都押寶在一個高風險的投資品種上。”殷燕敏提醒,對於P2P的投資,儘量選擇銀行係或規模較大口碑較好的大型平臺,至少可以有效規避平臺的跑路風險;其次是投資産品時,要注意融資方的資質以及資金用途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