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09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密切關注三類金融風險

  • 發佈時間:2015-02-16 00:31: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黃奇帆表示,當前,在金融業各類風險中,最重要、最密集的有三類:一是由於實體經濟産能過剩,其壞賬通過借貸關係傳導給金融機構;二是金融系統由於自身問題造成的風險;三是非法的社會金融活動衝擊正常的金融秩序。這三類風險需要“一行三會”、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和全社會高度重視、共同防範。

  第一類是産能過剩風險。市場經濟是自由競爭的經濟,自由競爭的優勝劣汰機制自然會造成産能過剩。過剩並不可怕,只要過剩比例保持在10%—15%,就符合市場規律,不用大驚小怪。但只要過剩超過30%,全行業利潤就會“歸零”;如果過剩超過40%,再優秀的企業也會跟著賠本,會産生系統性風險。這是市場經濟鐵血法則,不能違背。

  在工業領域,鋼鐵行業産能過剩是典型。目前,全國有10億噸産能,需求量只有6億多噸,産能過剩50%,造成全行業虧損。水泥、風電、光伏電池、有色金屬、電解鋁等10多個行業也大抵如此。這幾年,重慶工業利潤保持了較高增速,去年在2013年增長42%的基礎上又增長了35%。之所以有這麼高的增長,固然有産品符合市場需求的因素,但沒有産能過剩是重要前提。比如,鋼鐵産能始終保持在600萬噸,煤炭始終保持在4000萬噸。如果這些領域産能過剩,必然産生大量虧損,抵消汽車、電子資訊等領域辛苦賺來的利潤。

  城市發展及工業園區開發也要遵循客觀規律,否則也會産生過剩。在城市發展上,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一般應該容納1萬人,這樣産城融合恰到好處。如果只有50萬人,卻開發了100平方公里,不管造得多麼繁華,一定是空城、鬼城、死城。過去十多年,重慶堅持每平方公里容納1萬人這一基本規律,城市規模擴張適度、有序。在工業園區開發方面,每平方公里産值要達到100億元規模,不能30平方公里只搞500億元産值,那是糟蹋土地、浪費資源。

  城市發展還要防止六類房地産過剩。一是住宅。每人平均40平方米足矣。如果城市未來人口在1000萬,住宅超過4億平方米就會過剩。二是寫字樓。每平方米一般會産出2萬元GDP,多了就成為空中樓閣。三是商鋪。在大都市,2萬元零售額需要配套1平方米。區縣城級差地租較低,1萬元零售額需要1平方米。目前重慶社會零售總額5000多億元,商鋪總面積如果上億平方米,肯定會供過於求。四是貿易批發市場。各地都想模倣浙江義烏,搞幾個批發市場,這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每個區縣都搞一個,肯定門可羅雀。五是會展中心。一個1000萬人口的大都市可以有幾十萬平方米的會展場地,如果地市州和區縣城等中小城市也建幾十萬平方米,肯定會過剩。六是城市綜合體。一個區縣只有幾十萬人口,如果建兩三個城市綜合體,本地居民消費能力是難以支撐的。這六類房地産資金消耗量大,一旦過剩,壞賬對金融系統的衝擊是巨大的。但如果銀行為了規避風險,將原本要再貸給房地産商的資金抽走不貸,他們只能轉向高利貸,這種“擊鼓傳花”也會造成不穩定。

  對於産能過剩,不能被動應付,要做好三種預測。一是政府和研究機構要對本地區的産能進行客觀的、理性的預測,提示和預警各類企業不要捲入過剩産業。同時,研究出臺政策措施,有效遏止過剩産能蔓延。二是企業應審時度勢地分析自己所處的行業是否過剩,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適時轉向和調整結構,絕不能“飛蛾撲火”。三是銀行作為資金提供者,應像投資銀行分析股市、對企業IPO上市進行盡職調查那樣,做好對所服務企業的行業分析。總之,防止産能過剩要構建好“政府預測性指導、企業自身加強防範、銀行給予行業分析”三道防線。

  第二類是金融系統自身風險。出現這樣的風險,本質上是信用、杠桿、風險這三個方面沒控制好。

  目前,不管是重慶還是國內其他地方,金融系統內在滋生的風險本質上是杠桿比的過度運用。具體表現在:一是實體經濟資金使用效益下降,杠桿比上升,從而加劇整個信用風險。一般而言,一個地區GDP每增加1元,要新增3元左右的社會融資。去年全國總體比較合理,大體為1:3,但有的地方高達1:5甚至1:7,這樣的杠桿比肯定出問題。重慶還好,去年新增2000多億元GDP,融資量為5600億元,杠桿比在1:2.8左右。二是産能過剩行業的金融風險集中暴露,導致M1和M2週轉速度放慢,盤子總量越來越大,風險也會越來越大。三是地方政府債務清理帶來的金融風險。對銀行而言,地方政府債務清理的過程會涉及金融系統各種各樣的轉賬,杠桿比會發生變化。另外,企業間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發行的債券屬於直接融資,脈絡比較清晰。但除此之外,包括信貸資産、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存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社會憑證及有再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非標債務就是一筆糊塗賬。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杠桿比被提高了,加上非標債務領域風險控制的流程內審不夠規範,金融系統的整個風險就增加了。因此,金融企業去杠桿、實體經濟去杠桿,本質上要由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及直接金融系統一起操作。金融系統是最好的預測師,對於系統內部的管理,理應做好份內之事,提前預測、分析、提醒、糾偏。

  第三類是非法社會金融活動造成的金融風險。主要包括:一是高息攬儲、亂集資。一旦在哪個區縣發生,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捲入當中,找不到事主就找政府。各級政府、公安和“一行三會”都要高度重視這類事。二是民間老鼠會、傳銷組織。三是民間典當行、地下錢莊、高利貸公司。四是不規範的P2P。不久前,《中國證券報》刊載文章指出,P2P“類銀行”模式從主要做小微貸款轉為大額貸款項目,並開始大量起用銀行從業人員,在風控手段上逐步向銀行靠攏。由於這種業務沒有真正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僅上月全國P2P問題平臺就高達69家,單月問題發生率為3.9%。2013年4月,沿海有三個P2P公司要來重慶註冊,重慶市覺得有很大風險,在P2P有關政策出臺之前,重慶一個都不許註冊。2013年底,全國大量P2P開始倒閉,去年更多,重慶毫發無損,關鍵得益於預判和謀劃。總之,如果創新帶來的風險巨大,在得到規範之前,寧可不創新,也不要主動引火燒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