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揭秘私立醫院與網際網路黑色利益鏈條

  • 發佈時間:2015-05-28 09:33:09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青

  現在,不少人就醫之前先上網搜一搜病徵與相關醫療資訊,再決定去哪家醫院看病。一些醫院瞅準了患者“網上求醫”的習慣,與網際網路公司“互惠互利”,或明修棧道,或暗通款曲,催生網路外推、競價排名、線上諮詢等一條龍“服務”,讓不少病急亂投醫的患者,成為一些人牟取暴利的獵物。

  最近,記者通過應聘,到北京幾傢俬立醫院的“網路部”臥底,揭開這個黑色利益鏈的冰山一角。

  醫生:沒學過醫就成為“專家醫生”

  22歲的李華陽(化名)是今年畢業的本科生,因為念的是三本,專業又像是“萬金油”,找工作屢屢受挫。可他沒想到,想像中門檻很高的醫院,竟然面試當場就錄用了他,工作崗位就是“網路外推”,讓他第二天就來上班。

  開始,李華陽署名“眼科專家李醫生”,頗有些心虛。可入職一段時間後,他才發現,這家醫院網路部的很多崗位都不限學歷、專業和工作經驗,整個部門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有的“前輩”甚至還不到20歲。

  這些年輕人受雇于一些私立醫院的網路部。網路部,這個在公立醫院中鮮有所聞的部門,在許多私立醫院裏卻是相當重要的機構,任務就是寫“軟文”,是“讓人知道這個病到底有多嚴重,必須得趕緊治,而且一定得到我們醫院來治”,通過網際網路“釣”來患者。

  競價排名:用重金讓病人搜到網頁

  李華陽和同事們寫的文章,在網上可以輕易搜到。他們所在的私立醫院網路部裏,有專人為文章的關鍵詞投了“競價排名”。

  患者通過關鍵詞搜索出來的網頁,叫做“競價著陸頁”。從標題看,它們並不像廣告,而多數是“X病症狀有哪些”、“X病的最佳治療方法”這類貌似科普的文章,並且署名都是“X科專家/主任、X醫生”,其實作者卻是李華陽他們。

  這類“競價著陸頁”,多數是私立醫院的“官方網站”,其網址通常是由不規則的字母和數字組成。這樣的域名便宜,一年的管理費也就百十來塊。

  雖然域名便宜,但是競價排名卻價格不菲,單次點擊費少則幾十,多則幾百。所謂競價,就是用戶通過關鍵詞搜索出你的網站後,每點擊一次,網站都要付一筆錢給搜索引擎。同樣一個關鍵詞,如果某網站競爭對手付的錢多,那對方的搜索排名就在前面,更容易被搜到。如果想超過對手,就要調高競價。

  董明(化名)做了好幾年的競價,曾就職過多傢俬立醫院。他説,一傢俬立醫院的一個科室,一天為競價花掉兩三萬很正常。“幾萬塊錢點個百十來下就花光了。一旦預存的錢花光,立刻就搜不著你了。所以同一個關鍵詞,白天搜和晚上搜,搜出來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競價排名是私立醫院運營成本中的重頭,但董明説這是“必要的投入”,因為只要能預約到診一個患者,就能回本;多一兩個,就穩賺,所以“競價決不能停”。線上諮詢:花言巧語把病人哄到醫院

  “競價著陸頁”不僅有文章,還有小彈窗,邀請病人與醫生線上諮詢,尤其是患有男科、婦科等難言之隱的病人。

  20歲的郭偉達(化名)去年底開始在一家專治男科病的私立醫院來做“諮詢”。看了一星期教材、背熟了解剖圖,郭偉達開始以“主治醫師郭醫生”的身份上崗。在這家醫院網頁上,挂著醫生照片的“專家諮詢”對話彈窗裏,和病人聊天的“專家”,就是郭偉達;撥打醫院的免費諮詢電話,通話的“醫生”,也是郭偉達。工作了半年的“郭醫生”,業務已經相當熟練。“同樣的病,20歲的人,跟他説影響學習;30歲的人,跟他説影響性生活;40歲的人,跟他説影響工作……”

  諮詢“醫生”實際上是在使用一種俗稱“商務通”的軟體和你交流。病人搜索哪個關鍵詞進入醫院網站,瀏覽了哪些頁面,在每個頁面停留了多久……“商務通”的後臺都一覽無余。諮詢的主要目的,是吸引病人來醫院看病,所以無論向郭偉達諮詢的患者得的是什麼病,他都會跟對方説:“您這個情況已經很嚴重了,最好趕緊來看看。”

  多數人不會立刻來就醫。郭偉達説,這時就要想方設法讓他們留下電話號碼,業內俗稱“套電”。“如果一直沒來醫院,你還可以隔三差五地打電話問候他,表達你對病人的關心。”每通過網路或電話預約到診一個病人,郭偉達都能得到百十來元的提成。“實際上能不能治好,多久能治好,我也不知道,就看(主治)醫生的本事了。我們只管讓他來就行了。”郭偉達吐吐舌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