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吳 鋒:製造業升級亟須標準先行

  • 發佈時間:2015-05-28 06: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標準升級要主動,不能等。當國內標準持續低於國外時,會給我國出口産品的競爭力帶來負面影響。“中國製造”的明天,在於能否生産出打動人心的産品,靠高水準的技術、品質佔領市場、引領市場。而這一切,都必須從確立高水準的標準做起。

  本期“經濟日報 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話題——製造業升級亟須標準先行。

  近一時期,各地都在結合實際,研究細化“中國製造2025”的具體實施方案。不少專家建議,要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標準升級亟須先行一步。

  這個建議值得重視。太多的事例表明,落後的標準只會鼓勵落後的市場、保護落後的産品和服務。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標準升級要主動,不能等。

  前段日子出現的“中國遊客在日本瘋搶馬桶蓋”現象,就發人深省。一隻杭州生産的馬桶蓋出口到日本,竟引來中國消費者的跨國搶購。戲劇性一幕的背後,是標準問題,即在日本出售的馬桶蓋,是依據日本標準生産的。換言之,消費者費盡週折、漂洋過海買東西,看中的不是別的,而是“日本標準”。與國內標準相比,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的標準,不但普遍對産品技術和品質有著很高的要求,而且非常關注消費者的健康、安全與體驗感受。高標準,是吸引國內消費者眼睛向外的“奧秘”所在。其實,不僅馬桶蓋,服裝、玩具、電飯煲等相當多的傳統商品都存在類似的情況。甚至一些國産貨在挂上“出口轉內銷”或“外貿尾貨”的標簽後,人氣立馬就能旺許多。

  標準是企業生産經營的依據,引導著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方向,強制性標準更是保障居民健康安全、保護環境的底線。沒有高標準和嚴監管,什麼樣的企業都可以在市場上存活,什麼樣的産品都能拿到市場上賣,勢必容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越誠實經營、以質取勝的企業越吃虧,這將嚴重挫傷企業主動開展創新、打造精品的積極性。

  當國內標準持續低於國外時,還會造成中國製造整體聲譽的下降,給我國出口産品的競爭力帶來負面影響。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有些行業的教訓已十分深刻。比如,我國是陶瓷的故鄉,産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但業內真正有研發能力的企業卻寥寥無幾,所創造的價值少得可憐,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缺少話語權。背後的重要肇因,就是我國陶瓷行業標準偏低,沒有對産業升級形成有效的倒逼。

  沒有升級的標準,就難有升級的中國製造。我國現行不少製造業的標準體系都是上世紀80年代確立的,老化滯後、交叉重復等問題突出,更新速度緩慢,“標齡”普遍高於德、美、英、日等發達國家,難以對品質形成“硬約束”,無法體現和滿足當下製造業提質增效升級的需求。實現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的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實現中國製造由量的擴展到質的突圍,贏得消費者的心,亟須把標準“短板”補長,以“立規矩”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打造中國製造的升級版,同時也必須打造中國標準的升級版。“中國製造”的明天,不在他處,只在於能否生産出打動人心的産品,靠高水準的技術、品質佔領市場、引領市場。而這一切,都必須從確立高水準的標準做起。(作者:吳 鋒 原文刊載于經濟日報5月28日第九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