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水準參差不齊 中國製造升級該注意什麼

  • 發佈時間:2015-05-26 12:31:2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我國製造業水準參差不齊,應實行並行戰略,即2.0補課、3.0普及、4.0示範,引導其共同升級

  ○ 中小企業成長迅速,應綜合運用金融扶持及産業政策扶持手段,進一步發揮其潛力,並在創新鏈中發揮中小企業的活力、動力和創業創新激情

  ○ 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綠色的,因而,要對傳統製造業進行綠色化改造;要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流域推行清潔生産;要推進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高起點、綠色化的發展

  “中國製造2025”是一個意義深遠、舉足輕重的戰略計劃,但是也正因為其重要的意義,實施難度也很大、時間跨度也較長。要順利完成好這個計劃,該注意哪些問題?

  “總體上看,建設製造強國的任務艱巨,如能加快推進,就能推動我國製造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如果行動遲緩,不僅資源環境難以承載,而且會錯失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必須積極創造有利條件,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升級,加快實現我國製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推進齊頭並進發展

  “國內已發展起一批在國際上知名的企業,但就我國的工業來説,各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甚至有的企業還要補上從2.0到3.0,就是從電氣化到自動化這一課,也要適應整個發展的需要。”苗圩表示,我國工業發展的階段和德國不同,但也有可能實現跨越發展,從電氣化直接邁進到智慧化製造的階段。

  以中聯重科為例,2015年以來,中聯重科叉車在全行業市場下滑近20%的嚴峻形勢下,業務實現了逆勢增長。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説,中聯重科叉車在共用中聯重科的品牌、技術、銷售渠道、金融等優勢資源後,成功擴大了市場份額。

  近年來,中聯重科持續高速發展,從大型工程機械企業向集工程機械、環境産業、農業機械等多板塊業務于一體的高端裝備製造企業轉型,目前已在近80個國家建立銷售和服務平臺。

  事實上,量大面廣的中國製造業,只有一部分企業能夠實現4.0的智慧製造,可其他幾千幾萬個企業還是2.0或3.0。我國製造業的層次和差異很大,發展非常不平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朱森第表示,由於發展不均衡,層次結構差異大,總體來説要實行並行戰略,2.0補課、3.0普及、4.0示範。

  如何儘快實現或縮短這一進程?朱森第表示,要利用我們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來儘快縮短我們的進程。首先是做好頂層設計,就是制度設計和體系設計,基礎打好,統籌協調好。然後提出來一些相應的政策引導,讓各行各業的企業都有積極性、都願意做這個事情。把市場把握好了,把時序把握好了,國內的産業很快就能發展起來,就有可能縮短進程,跟隨發力。

  發揮中小企業作用

  在過去的國際交易中,經常聽到的都是些大集團公司的名字。而近年來,頻頻有中國的中小企業在國際舞臺上亮相。

  砸了20億美元收購位於紐約的華爾道夫酒店,讓國人聽到了安邦保險的名字;收購荷甲海牙ADO俱樂部,北京合力萬盛開始廣為人知;中國金葉公司,為了買下一個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石油公司,花了6.65億美元的舉動,讓國人驚訝……中國的中小企業在國際交易中越來越嶄露頭角。

  “工業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戰略基石,而企業是我們轉方式、調結構的主戰場,中小企業是我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説。

  目前,我國有50%的稅收來源於中小企業,60%的經濟總量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70%的專利是由中小企業所提供的,尤其是80%的就業主要是靠中小企業來創造的。從數量方面來看,中小企業佔了各類企業的99%。同樣,在中國製造2025實施過程當中,中小企業是可以發揮它的潛力和巨大作用的。

  讓人欣慰的是,工信部從2013年開始就開展了“扶助小微企業”的專項行動,讓更多的中小企業,不光是在産業鏈為大企業配套創造一個條件,更多的是在創新鏈當中發揮中小企業的活力、動力和創業創新激情。

  “我們要儘量為中小企業創造好的發展環境,幫助提高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表示,現在國家出臺的關於支援創新、産業升級的各方面的優惠政策,製造業都可以享受。“中國製造2025”還針對中小企業,專門提出了要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

  促進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水泥生産中所需原料約有20%以上來自工業廢棄物,這使得水泥工業真正成為利廢大戶。然而,從我國製造業的現狀來看,其發展模式依然沒有完全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模式。製造業在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對資源環境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要解決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制約問題,唯一的出路就是綠色發展。”毛偉明表示,工業的綠色發展水準直接影響,甚至在某些階段直接決定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我們要把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可持續發展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把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迴圈的綠色製造體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年來,我國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十二五”前4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0%,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累計下降28%。今年3月,工信部印發《2015年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決定繼續組織實施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雲虎表示,從未來發展方向上説,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綠色的,要把現狀和未來結合起來。第一是要對傳統製造業進行綠色化改造;第二就是要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流域推行清潔生産,從源頭上解決污染排放問題;第三就是要推進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高起點、綠色化的發展。

  今年,工信部啟動了工業産品生態設計示範企業的試點,鼓勵試點企業從方案設計起,考慮産品在全生命週期內對環境、對資源的影響,從而在原料選擇、生産工藝以及實現綠色消費、有效回收等全生命週期各環節統籌考慮生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