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腦洞大開 拼完顏值拼脈搏
- 發佈時間:2015-05-27 10: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馬雲在德國演示了螞蟻金服的Smile to Pay掃臉技術後,生物識別技術在支付領域的應用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商業銀行也在慢慢探索和嘗試在這方面的運用。日前,民生銀行宣佈推出指紋支付,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則宣佈推出其掌靜脈存取款業務。
近年來,各種創新的移動支付技術層出不窮,從二維碼支付到NFC支付、聲波支付,再到現在的指紋識別、刷臉支付和靜脈支付,移動支付正與生物識別技術深度融合。尤其是隨著阿裏、騰訊、翼支付等支付巨頭前後加大對移動支付技術的開發,助推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的新一輪爆發增長。
移動支付生物識別技術大放異彩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從按鍵到觸屏的轉變成為交互方式變革的關鍵,生物識別未來將大規模應用於各種硬體設備和現實生活場景中。業界人士曾預言,傳統的人機交互方式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新一代人機交互方式將給迅速發展的移動支付技術帶來全新變化。
事實上,目前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探索基於生物識別的移動支付應用。例如,蘋果已發佈Apple Pay,支援Touch ID指紋支付;三星日前也已宣佈將推出首款虹膜識別平板,未來將實現“眨眨眼就能支付”。
除了刷臉支付、虹膜支付和指紋支付外,研發人員腦洞大開,在“繽紛多彩”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中發現了靜脈支付。研究人員表示,“靜脈識別”是當前最安全的識別方式,目前,市場上應用較多的生物識別技術有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臉部掃描識別等。除了靜脈識別技術外,其餘識別都是利用人體表面的生物特徵,容易被竊取和偽造,並且受外部光線變化等影響,只有靜脈識別是應用人體內部的生物特徵,無法獲取更無法複製。
“三國”爭雄,拼完顏值拼脈搏
移動互聯的飛速發展和對線上支付不斷增長的需求,大大推動了移動支付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其中,阿裏、騰訊、翼支付等支付巨頭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技術,在支付領域不斷改革和探索,開發出新産品和新服務。
作為先鋒隊的支付寶此前已經推出掃碼付、當面付和指紋付,而且簡單的聲波支付技術已經可以在支付寶的當面支付中使用。今年3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還在漢諾威CeBIT展開幕式上演示了支付寶與face++合作研發的Smile to Pay掃臉技術,在購物後的支付認證階段通過掃臉取代傳統密碼,將攝像頭對準面部進行掃描,一旦認證成功即可完成支付,能達到超過99%識別率。
當然,支付寶的強大對手“微信支付”是不會輕易示弱,其人臉識別系統甚至放出豪言:你再也找不到一個別的公司或者機構能擁有騰訊這麼多而全的人臉數據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支付寶、微信支付大炫移動支付技術的同時,翼支付就如同移動支付領域裏一匹奔跑的“黑馬”。據了解,福建翼支付已在全國範圍內率先試水人臉識別支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免卡免密支付。為了讓支付更安全,去年12月,翼支付發佈了國內首個基於UIM卡的安全加密産品——翼支付U盾,為基於手機的資訊傳輸提供更加安全的保護。翼支付緊跟市場需求,正在投入研發力量開發全新的移動支付技術,如指紋支付、光支付以及藍芽支付等等,致力於為用戶提供一種新穎、便捷、安全的手機支付方式。
緊扣支付安全,成就下一個爆發點
未來移動支付市場將出現百家齊放的局面,用戶移動支付習慣的培養也可以嫁接更多商業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諸多企業的移動支付平臺通過增加功能方便用戶使用,但用戶真正關心的還是資金支付安全,企業佈局移動支付的前提應該是保證資金安全。目前,移動支付技術的創新發展大大提升了移動支付的安全級別,人臉、虹膜、靜脈等生物識別技術正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移動金融支付,也在支付安全和支付效率上給用戶帶來了全新體驗。
首先,生物識別技術可有效避免傳統短信驗證手段的潛在風險。以前,短信驗證須經過銀行發送通信商,通信商發送給客戶兩個環節,隨著手機木馬,偽基站等駭客活動日漸增多,短信驗證碼被攔截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生物識別技術的身份認證具有不可替代性,有效避免了被網路攻擊的風險。
其次,移動支付的便捷性也使得支付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生物支付使客戶購物消費時無需攜帶信用卡和身份證,用戶的身份、銀行賬戶、個人保險(放心保)和醫療記錄等資訊都包含在個人的DNA資訊裏。消費者簡單地掃描一下手掌或臉,就可以買到一杯咖啡。相比于傳統的現金和信用卡支付,生物支付不僅減少了消費者的等待時間,而且提升了購買體驗。
總而言之,生物支付的廣泛應用,將使人們金融生活的安全系數迅速提高,人際間互信的基礎不斷鞏固。這些獨一無二的身體密碼,最終會引發金融支付模式顛覆式的變革,實現真正的無介質虛擬“裸付”。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