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引入“鯰魚”攪動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5-27 05:27:5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一邊在拼命加熱,另一邊卻怎麼也燒不起來。當然,這裡説的並不是野炊時面臨的囧境,而是新能源産品闖市場過程中遭遇的“怪圈”:政策熱、市場冷,尤以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表現得最為明顯。那麼,怎樣做才能掙脫“怪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弄清新能源應用目前的真實狀態。

  “風車”旋轉、光伏板豎立……貌似産能過剩而且嚴重過剩的情況,其實只是表面現象,過剩也只是相對過剩。一方面,出於對新能源前景的預期,各類資金盲目進入、企業倉促開工,造成産業橫向擴張有餘、縱向技術水準不足的狀況。企業總量雖多,能拿出手的卻很有限。另一方面,應用和消費被嚴重忽視,相關配套設施發展落後,新能源産品在國內沒有市場,引發産能過剩。換句話説,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激發是導致矛盾的主要原因。

  應用發展新能源是我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搶佔國際市場競爭制高點的重要舉措,也是緩解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切入點。新能源産品是未來消費市場的重頭戲。因此,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症下藥,將新能源産品的潛在需求轉化成真實的購買力。

  首先,繼續加快産業化進程,鼓勵優勢企業實現規模化生産。沒有一個産業可以單靠補貼維持發展,目前我國新能源應用領域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一系列政策培育市場熱情,更需要幾條具備一定技術水準和戰略眼光的“鯰魚”將池水攪活,推動行業的整體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加快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特別是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産業的培育,幫助企業降低資金投入和技術風險,充分調動其參與新能源産品生産的積極性,也讓消費者想消費、能消費、願消費新能源産品。

  其次,需要強化補貼政策的延續性,避免地區差異過大。出臺補貼政策的初衷是降低成本,借此形成穩定的購買隊伍。如果相關政策瑣碎不成體系,難免讓消費者産生疑慮,會影響購買預期。另外,我國新能源市場本來就不大,若各地再在不同的時間發佈力度不同的補貼政策,難免讓消費者産生攀比心理,産生不良情緒,最終很可能放棄購買行為,降低市場預期。長此以往,還會導致産業碎片化,影響整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

  第三,在目前有限的資源下,通過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找到市場突破點。新能源産品是一種新的消費文化,必須製造新的體驗,讓消費者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增加與相關産品的接觸,從“嘗鮮”開始,在認知上有所突破,最終形成新能源産品的消費習慣。當然,這既需要相關各方利用網際網路等加大宣傳力度,讓消費者充分了解新能源産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更需要政府公務員、企業家等群體在新能源産品的推廣應用上起到示範作用。因為,我國的消費文化是自上而下的文化,要想普及到一般消費者,需要一個有引領能力的群體至關重要。

  説到底,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成長性的眼光來看待培育新能源産品的消費市場,更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去陪伴這個市場一起長大。當成熟的技術、充足的資本和有效的需求對接在一起的時候,我國的新能源産業才是真正走在了世界前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