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日網速有差距 日本網速快且不按流量收費
- 發佈時間:2015-05-26 07:14:00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本新華僑報網》5月24日文章,原題:日本不按流量收費讓民眾暢遊網路 網速,不能只看廣告,要看實效的。曾經有在日中國留學生以現在最人氣的下載軟體之一迅雷為例,做過一個比較實驗。選擇一部高清電影的中國連結,與國內小夥伴在同一時間開始下載,同樣宣稱“10M”的寬頻,中國某電信服務商的下載速度500K-720K/秒,日本某電信服務商為1300K-1800K/秒。早中晚連續三個時間段測試,結果都差不多。
簡單地説,同樣的“10M”寬頻,日本的網速為中國網速的3倍左右。而且還不包含下載網址為中國伺服器,日本連接需要飄洋過海的因素。再看費用,中國10M寬頻一般為1310元/年,平均每個月為110元左右。日本平均為每月2850日元,約合人民幣145元左右。
從絕對值上看,日本的費用好像要稍高一點。可是從上網費用佔收入的比例來看,日本網民就幸福得多了。因為那點上網費對他們的收入來説,實在是微不足道。
其實,日本網際網路寬頻市場的發展歷史並不長,2000年左右才開始成形,但目前在普及率、速度及應用程度方面已經處於全球領先位置。這是因為日本政府在寬頻網際網路剛興起時,就制定了剛性的發展政策——日本到2005年成為世界最先進IT國家的“e-Japan”計劃,及2010年日本成為一個隨時、隨地、任何人都可以上網的“u-Japan”計劃。
當時,在日本政府補貼下,民眾購買電腦時只要同時辦理上網業務,直接返金4萬日元(約2300元人民幣)以上。很多人笑稱:“只要上網,接近白送電腦。”
2007年,日本寬頻上網用戶首次過半,達到50.9%;2008年光纖上網用戶首次高於ADSL用戶。而現在日本10M以上頻寬的上網用戶,已經達到網民總數的6成以上。
日本最新推出的移動互聯網Wimax2+,不僅攜帶式小盒可以在全國隨時隨地使用,下載速度更是達到驚人的220M,每個月費用僅為3691日元(約合184.55元人民幣),將很多國家甩出了幾條街。
在日本,大大小小的商業中心、車站、機場、酒店、餐廳、快餐店和咖啡廳等均設有無線上網的接入熱點,而且這些服務基本都是免費的。日本一些公眾服務機構,如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購物中心和學校等也提供免費的網路服務。
為了完善網路環境,進一步吸引外國遊客,日本政府2015年4月還決定, 2020年東京奧運會前,在全國各地再設置約3萬個免費高速WiFi接入點。中央政府通過補貼等方式,向設置WiFi接入點的地方政府和中小企業提供支援,從而推動經濟。
其實,這項舉措並不僅僅是“便民服務”這麼簡單,也是筆非常划算的“買賣”。日本總務省召集專家出臺的評估報告測算,設置免費WiFi接入點的總費用估計為31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億元),而此舉將使每年的訪日外國遊客數量約增加146萬人,使外國遊客消費額增加約2102億日元(約合116億元)。天下哪去找這麼好的生意。
除了公眾場所設置的固定熱點,日本目前發展最迅猛的還屬以手機為平臺的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在日本,手機連接網際網路,雖然也有流量的收費標準,但用戶基本選擇的是“自助餐”式服務,沒有多少錢包多少流量這一概念。即使是4G網路,無論加入哪家通訊公司,都能以超低價格獲得“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的服務。
一位日本電信公司的資深人士曾透露,按流量收費與“自助餐”式收費,究竟有何不同。他表示,移動網際網路就好比高速公路,按流量收費就是上了高速公路跑多少公里就要收多少錢,而“自助餐”式就是交一筆低廉的上路費,想怎麼跑就怎麼跑,想跑多遠就跑多遠。這種用戶體驗及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網際網路最大的特徵是“暢遊”,時時刻刻擔心公里數,肯定無法獲得最佳體驗,而且也很難到達最遠的地方,看到最美的風景。這是一種以犧牲用戶體驗與社會效益,通過壟斷獲取暴利的“非經濟學”做法。
對於政府應該如何扶持網際網路發展,他認為,僅喊口號是不行的,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銀來,實實在在對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發展進行精準的補貼。這些補貼不是給大的電信企業,而是應該直接給弱勢的中小企業與民眾,這才能真正調動網際網路的應用主體。從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政府對網際網路每一分錢的扶持與補貼,都可以獲得數倍甚至數十倍的綜合效益。如果政府補貼最後有去無回甚至成了無底洞,只能説明一點:錢用錯了地方。
他特別提醒,中國遊客如果到日本出差或旅遊,可通過日本任何一家大商場或手機店,租賃一台便攜移動式WiFi設備。它就是一個輕便的小盒子,不僅信號覆蓋全日本,而且可隨時隨地讓電腦、手機、iPad等終端接入網際網路,速度快,不按流量按使用天數收費,絕對不會産生天價的海外流量費,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