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還要給力

  • 發佈時間:2015-05-25 09:29:4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流動性緊張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新常態,而中國經濟也在受高杠桿率、高融資成本、高負債等因素困擾,如何通過貨幣政策、金融改革提振實體經濟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近日開幕的201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根據美聯儲、歐央行、日央行和英格蘭銀行的貨幣總體反應,測算了全球基礎貨幣供應M2和全球貨幣乘數的情況。結果顯示,全球經濟的流動性問題在市場上已有初步反映,美聯儲一旦加息,將進一步緊縮全球市場的流動性,而隨著歐央行和日央行預計在2017年退出量化寬鬆,屆時全球流動性提供將遭遇斷崖式下跌。

  對此,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分析,目前我國央行的一系列“放水”動作,正是對上述流動性緊縮的一次風險對衝,此外,我國貨幣政策還面臨更多挑戰,必須想方設法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並保持貨幣的穩定。

  “市場經濟的不完善,銀行治理結構、經營機制的不健全和服務意識的欠缺,使得我國信貸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直接融資的不發達更是阻礙了投資者和融資者的連接渠道,於是出現了中國資金多而又融資難、社會融資成本高的局面。”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表示。

  數據顯示,1949年-2008年,銀行系統一共投放信貸30萬億元,但2009年-2014年這項數據則達到了驚人的50萬億元。對此,吳曉靈認為,信貸投入已經足夠,在市場杠桿率過高的情況下加大銀行信貸投放無異於“飲鴆止渴”。

  “中國經濟不缺錢,缺的是把這些錢通過合法的渠道、有效的渠道,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去,而控制貨幣、搞活金融是中國經濟走出困境的唯一齣路。”吳曉靈特別指出,地方融資平臺、大型國有企業等一些市場主體佔用著過多的金融資源,對其他市場主體包括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具有擠出效應,獲得資金的難度較大,儘管由於今年新《預演算法》實施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融資産生了一定約束,但是情況依舊沒有得到完全改觀,甚至還有一些“僵屍”企業沒有退出市場。

  面對目前高杠桿的情況,是否意味著管理層將出臺降杠桿的措施呢?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的回答則十分巧妙,他指出,金融杠桿在現代經濟發展、産業革命、産業升級以及經濟的起飛過程當中有著神奇的功能,但也必須看到,金融杠桿是一把雙刃劍,“加杠桿”的興奮隨之而來的就是“去杠桿”的痛苦,因此必須要同時加強宏觀審慎的監管和微觀審慎的監管,建立更科學有效的利益週期宏觀調控體系。

  在英國金融局原主席、新經濟思維研究所理事會主席阿代爾·特納(Adair LORD TURNER)看來,利率是必須使用的工具,除此之外還必須有一系列的宏觀的、審慎的工具,如對貸款資本的要求、信貸價值比(LTV)、信貸收入比(LTI)等。按照其預測,2017年美國利率不會超過2.5,英國利率不會超過1.5,日本和歐盟還會是0,中國的利率也要比現在低。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22日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釋放的年內加息信號,多位專家也對此做出了預測,多數認為由於美聯儲“建設性、模糊性”的特點,加息預計晚于預期,並且力度較低、作用緩慢,以減少對經濟的衝擊。

  姚余棟(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

  “美聯儲加息,歐央行退出QE,全球流動性將遭遇斷崖式下跌”

  吳曉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

  “加大銀行信貸投放無異於飲鴆止渴”

  李稻葵(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央行‘放水’兌衝流動性緊縮,但需保持貨幣穩定”

  王兆星(銀監會副主席)

  “‘加杠桿’興奮之後就得面臨‘去杠桿’的痛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