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化+跨界 非遺欲走上市路

  • 發佈時間:2015-05-25 09:29:31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借助本月佛山文化遺産月啟動的契機

  文/廣州日報記者劉鵬飛

  石巷外,老藝人捶打金箔的敲打聲此起彼伏;平地裏,醒獅在搖首擺尾地向你展示那過人的技藝……如今這些曾發生在燎原路、福祿路等大街小巷的場景已難尋覓,這些非遺項目已成老一輩人的技藝。然而,隨著政府、民間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熱心人士對這些非遺項目的熱情,不少被束之高閣的非遺項目又煥發新的生機。

  昨日,首屆禪港蔡李佛功夫文化研究交流座談會舉行,探討蔡李佛拳的傳承和發展。而借助本月佛山文化遺産月啟動的契機,我們不妨看看目前佛山非遺發展的狀況,或許其中另辟蹊徑式的運作會讓你眼前一亮,再度拾起對非遺的渴望和嚮往。

  現狀

  國家級非遺14項

  傳統技藝民俗唱主角

  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4項,省級項目38項,市級項目69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1位,省級傳承人47位,市級傳承人111位。

  記者了解到,佛山非遺項目共有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體育等十大類別,其中傳統技藝及民俗兩類已經佔據了30項以上。而由於禪城、南海和順德三地的歷史文化積澱比較深厚,因而佛山絕大部分非遺項目集中在這三個地方。

  “一方面傳承人在傳承非遺上由之前的被動變得主動起來,很積極地去帶弟子。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非遺産品借助生産性保護而走上了市場的道路。” 佛山市博物館副館長、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關宏介紹道。

  問題技藝傳承或面臨斷層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歲數都比較大,平均年齡70歲左右;而省級傳承人較為年輕,大都為青壯年,平均歲數為40多歲;市級傳承人則是老中青分佈得較為均勻,開始出現80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老去,而年輕人未及時跟上,意味著佛山在國家大師級別的非遺技藝傳承上或將面臨斷層的難題。

  在關宏看來,隨著老一輩傳承人的退休,佛山非遺在傳承過程中面臨著技藝傳承和傳承人缺失的難題。

  關宏表示,現在技藝最好的還是在上世紀30~40年代出生的老一輩藝人,他們手中的絕活讓現在的年輕人望其項背。傳承人斷層、傳承技藝有待提高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在佛山非遺專家梁詩裕看來,地方重申報而不重保護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除此之外,一些非遺項目在發展過程中,與市民日常生活結合得不太緊密,也是非遺項目在發展過程需要解決的問題。“傳統工藝如能跟實用性結合得較好,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會更加輕鬆些。”關宏表示。

  發展木版年畫將走上市路

  對木雕、龍舟説唱等仍處於保護階段的非遺項目來説,依靠産業化的途徑來發展顯得有些困難,但是這類項目依然要傳承,因而要對這類項目進行保護。而對於諸如玉冰燒、木版年畫、武術等這類可以通過産業化途徑來發展的非遺項目,則鼓勵他們走産業化的道路,在政策上、方法上給予指引和幫助。通過搭建平臺讓佛山的傳承人與佛山的製造企業家們結合起來,讓更多的傳統藝術手工藝通過産品的形式走進市民的生活。

  佛山木版年畫第二十八代傳人馮錦強,對木版年畫的發展有著獨特的想法。為了讓木版年畫能産業化發展,馮錦強還想通過上市的方式來做大木版年畫這個産業。“已經在廣東股權託管中心託管了半年,6月前在南方産權掛牌。”馮錦強表示,由於在登陸新三板權要做股權交易,因而想在南方産權掛牌融到資金後再進軍新三板。此外,對於木版年畫的發展,馮錦強還有一個長遠的規劃,用文化+餐飲、文化+教育、文化+旅遊、文化+金融等“文化+跨界”的方式走出中國,通過概念館的模式,將木版年畫運營到有華人的地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