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化專項資金使用調查:分配出現權錢交易暗流

  • 發佈時間:2015-05-25 08:41: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化部近日公佈的統計顯示,2014年全國文化事業費達583億元,相當於全國每人平均費用超42元。除了直接的惠民文化資金外,中央和地方財政還設立了規模龐大的各類文化産業專項資金,用於扶持文化企業。2010年以來,中央財政已下達192億元,各地財政也有數億到上百億元的支出。財政專家估算,每年各級財政累計的群眾文化活動和文化産業專項資金達數百億元。

  巨大的文化投入提升了文化公共服務水準,也扶持了一批企業發展。但是,記者調查發現,由於標準模糊、監管不嚴,部分文化惠民資金淪為追逐豪華樓堂館所建設的“文化政績工程”,一些農家書屋裏充斥著市場賣不掉的書,同時,文化産業專項資金的分配則出現權錢交易的暗流。

  近年來,全國用於建設維護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以及辦書展、畫展等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財政專項資金不斷增加。然而有的地方耗資數億元、比照國家大劇院建超豪華劇院,號稱打造“文化標誌性工程”,建成後卻鮮有演出,文化設施“空有高樓沒有文化”。記者在珠海市調查時,當地群眾反映該市歌劇院剛落成不久,又投資逾10億元新建一座海島歌劇院。“就這麼點人,建成後不知要演給誰看。”當地一名處級幹部説。

  為了給農村“文化扶貧”,一些地方要求加速建設基層群眾文化設施,但一些地方的建設和管理因不切實際無人問津,淪為擺設。

  記者在中山市一個農家書屋看到,書架上擺著全套收藏瓷器的精裝叢書,定價數百元,像是沒人翻過。有人質疑説,“農家書屋不是市場賣不掉的閒書、爛書回收站!這到底是‘惠民’還是借機‘惠出版商’?”

  不少群眾反映,有些惠民文化項目是地方政府部門拍腦袋想出來的。“有些掌握資金的部門只是為了把錢花出去交差,至於這筆錢有沒有花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則完全不管,結果導致了一些‘形式工程’,造成巨大浪費。”中山大學政務學院院長肖濱説。

  近幾年,各級文化産業專項資金補貼不斷增加,企業獲得的補貼少則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財政部資訊披露,中央財政5年下達的192億元文化産業專項資金,扶持了3300多個項目,地方財政的投入也不斷加碼。由於管理不夠透明和精細化,相關資金申報分配亂象叢生。

  ——先搶錢、後找事,多頭申報重復要錢。

  北京市人大財經委員會和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調研發現,2012至2013年度,北京文化創新發展資金有18.3億元沉澱閒置。“這意味著,錢要來了,事還沒想好也沒辦,結果資金躺在賬戶上睡大覺”。一位人大代表説。

  還有的項目拿到補貼後重復申報要錢。如北京旅遊景區八大處公園管理處,2013年以西山八大處景區旅遊文化提升項目的名義,在北京市文資辦申請支援資金800萬元,同時在北京旅遊委申請資金443萬元,還拿到了文化體育與傳媒事業支援資金400萬元。八大處景區工商管理支隊稱,“這是將一個旅遊提升項目拆分成旅遊公共服務的設置、旅遊文化內容建設和群眾文化活動三個分項的項目分別進行申報。”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調研發現,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有超過10個部門和單位參與資金分配,導致多頭管理、交叉重復。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也表示,部分專項資金存在重復設置,同一項目按不同環節設置多項專項資金等問題。

  ——文化是個筐什麼都往裏裝。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專項詢問發現,2013年,中國北京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及中國國際管道航道電氣自動化展覽會項目得到了240萬元的“文創資金”支援。北京市人大代表夏強質疑,石油化工和管道本屬市場競爭領域裏的營利性項目,怎麼還能經過評審納入文創資金支援範圍?

  ——分配不公開易造成權力尋租、滋生腐敗。

  北京一位曾參與文化資金申報的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參與申報,必須削尖腦袋找關係,最終能否拿到項目資金,往往不是看做得好不好,而是看公關做得怎樣。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文化産業研究學者張錚説,由於分配過程不夠公開,容易滋生腐敗,一些文化項目變成“燒政府的錢沒商量,揩政府的油不擔憂”。

  “上千萬元的資金,與會幹部看到的項目介紹少則幾十字、多則兩三百字,兩個小時的政府內部評審會就分完了。”一位參與資金分配評審會的處級幹部直言,目前在一些地方,資金給誰不給誰、給多少幾乎沒有標準,隨意性太大。

  要求文化專項資金提高透明度的呼聲不斷提高。財政部在下達2014年中央財政文化産業專項資金時已明確,大幅擴大評審專家庫範圍,全面引入社會監督機制和網際網路線上申報系統,以確保項目評審的公開公正和資金的使用效益。

  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研究中心主任郭萬超説,從標準到受扶持的項目資訊都要公開,同時對過往的資金分配情況應儘快啟動專項審計等監督措施。中山大學財稅系主任林江等專家認為,應加強文化專項資金的預算執行監管和績效評估,並實行整體性規劃和預算安排,將分散于各部門的文化資金統籌起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