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通渭:引來甘露潤心田

  • 發佈時間:2015-05-25 05:33:46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雨通訊員 趙世軍

  “水貴如油”,這是通渭縣過去用水狀況的真實寫照。“我的娘家在華家嶺班岔村,小時候每天和姐姐要到深溝裏抬兩趟水,天一下雨就用家裏所有的盆盆罐罐在屋檐下接水。後來嫁過來,排隊挑水得等兩個多小時。”第三鋪鄉第三鋪村村民孫雅琴提起“吃水難”,心裏不是滋味。

  上世紀90年代,通渭縣大力實施“121”雨水集流工程,人畜飲水問題雖得到一定緩解,但遇到大旱年景,吃水問題仍然困擾著這裡的人們。通渭人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吃上甘甜可口的清水。如今,這一夙願終於變成了現實。

  2011年6月,通渭縣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開工興建,得知消息的通渭人民歡欣鼓舞。縣委、縣政府將此項工程作為徹底解決全縣乾旱缺水的“生命工程”、 惠及子孫後代的“民生工程”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號工程”,科學謀劃,細化措施,強化監管,高標準高品質快速推進。

  “聽著機械的轟鳴聲,看著大型機械開挖引水渠道,工程一天天成形,我打心底有種説不出的高興。”自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大山羊場調蓄水池工程開工以來,馬營鎮赤砂村78歲的張思俊老人,每天都會到工地上看一看。

  眾志成城,只為源頭活水來。整個工程按調水量分攤投資4.05億元,規劃建設調蓄水池4座、泵站2座,建成後將覆蓋解決全縣18個鄉鎮169村1794社31.2萬人生活用水和4.2萬頭大牲畜、17.6萬小牲畜養殖用水。(轉3版)

  (接1版)今年1月10日,一股乾淨清甜的洮河水在人們的期盼中通入大山羊場調蓄水池,標誌著通渭人期盼了半個世紀的“圓夢工程”終於變成現實。

  1月12日,位於牛營山下的華川村徐鋪社54戶農戶是通渭縣最先試通水和最早享受到洮河水的農村群眾。80歲的村民徐進賢家是徐鋪社通上洮河水的第一家農戶。通水當天,他特意準備了順口溜喜迎洮河清流:“往昔乾旱困隴原,如今水滿賽江南;扭開龍頭噴瓊漿,充盈廚室沁心田。”

  引洮工程的成功不僅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更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前年,家裏安裝了太陽能,可是用水要用水泵抽,洗澡怕費電費水,只能等到過節才洗一回澡。”第三鋪村村委會主任王海軍説,“今年洮河水通了,想啥時候洗澡都能洗。”

  自大山羊場調蓄水池通水後,通渭縣抓品質、促進度、保安全,試通水工作有序推進,甘甜的洮河之水正逐步走進千家萬戶。截至目前,通渭縣大山羊水廠已累計調蓄水量62萬立方米,開展各類管道試水5萬立方米,通渭城區5.6萬居民和馬營鎮、第三鋪鄉、平襄鎮5所學校、2所幼兒園、16個企事業單位及9村26社的2.4萬人用上了洮河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