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車管理的上海探索

  • 發佈時間:2015-05-23 05:39:0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出租汽車資訊服務平臺”將於今年6月1日正式上線運營。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的大眾、海博等4大國有計程車調度中心、滴滴和快的打車系統將實現對接。上海市交通委員會還與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組成了聯合工作組,專車、拼車業務也將納入該平臺。市民如果需要計程車服務,既可以撥打計程車公司的調度電話,也可以使用滴滴和快的的APP下單。

  由此,上海不僅在全國首次推出計程車統一資訊平臺,還可能推出國內首個專車、拼車的合法化運營方案。

  平臺初期將解決三大問題

  記者了解到,“上海出租汽車資訊服務平臺”在初期將重點解決3方面問題:一是車輛和駕駛員身份識別,由滴滴、快的將駕駛員和車輛資訊實時向平臺傳送,平臺及時反饋駕駛員和車輛身份比對結果,滴滴、快的以此及時剔除“黑車”和“克隆車”;二是實現車輛運營狀態識別,承接滴滴、快的及其他預約業務的車輛,其頂燈實時轉換成“電調”,以有效削除乘客“揚招”中存在的誤解;三是提高車輛運營安全性,對載有乘客的重車,遮罩滴滴和快的的新生成訂單,不再向重車發送預約資訊。

  今後,該平臺將進一步拓展相關服務功能。一是擴大調度車輛規模,除了上海本土四大計程車企業調度中心和車輛以外,那些沒有開通電調的中小企業的約8000輛計程車,也將相繼接入四大計程車企業的調度中心,從而與該平臺對接,逐步實現上海全市出租汽車一網調度。也就是説,該平臺可調用上海全市計程車完成某個調度任務,此舉將有效提高電調的供車率;二是開發計程車身份識別功能,也就是專車、拼車的車輛和駕駛員身份識別,並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將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並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計程車和駕駛員,加入資訊平臺。

  目前,該平臺已經預置了5萬多條計程車車輛資訊,9.8萬多條合法駕駛員資訊,基本上覆蓋了上海全市計程車和駕駛員,可以在用車訂單生成的1秒鐘內,比對合法性。

  管理觀念轉變與民企的響應

  “上海對打車軟體的態度是寬容。網際網路經濟怎麼與實體經濟對接好?政府一開始是觀望,然後是‘拉郎配’,但是各方面有不同想法,這也很正常,所以政府現在是出面做了這個平臺。”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坦承,政府的觀唸有一個轉變過程。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2014年12月8日發佈了《上海市出租汽車預約調度服務管理規範》,該《規範》第四條明確,要在“本市推進建立全市統一的出租汽車預約調度資訊服務平臺,進一步方便市民使用出租汽車預約調度服務。”

  《規範》出臺後,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下決心建成全市統一的出租汽車預約調度資訊服務平臺。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的決心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相關委辦局的支援。今年4月30日,上海市分管副市長蔣卓慶領隊到上海交通卡公司調研出租汽車資訊平臺建設的情況。蔣卓慶表示,出租汽車資訊平臺方案是可行的和有效的,要把上海市政府“為市民維護好出租汽車行業的正常秩序”作為出發點,規範相關公司市場行為,在政府管理下,促使上海計程車行業健康發展,不斷滿足市民需求,提高行業整體服務水準。

  上海市政府部門的積極作為,也得到了滴滴、快的方面的積極響應。滴滴打車、快的打車聯合CEO程維5月17日專程從北京趕來上海,會晤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在2年多時間裏,我們與各地政府都有探討,上海的方案是非常包容的,能夠滿足我們的實際需求。因此,計程車行業與我們的聯合,上海在全國第一個實現了。”程維説。

  “專車”“拼車”領域的博弈

  在解決了計程車資訊平臺問題之後,上海還面臨著如何對待“專車”、“拼車”的課題。一方面是百姓日益增長的對“專車”類個性化計程車的需求,一方面是監管部門與民企、外企在“專車”領域不斷博弈。那麼對於“專車”,應該是嚴厲打擊,還是因勢利導呢?

  其實,計程車領域已經不是滴滴、快的的業務重心,各家打車軟體公司都發現,在計程車領域無法形成商業模式,投資沒有回報。2014年下半年起,各家打車軟體公司在私人訂制的“專屬服務”用車領域展開競爭,這就是遠比計程車市場火爆的“專車”、“拼車”領域。其中,快的推出“一號專車”,滴滴推出“滴滴專車”,外企Uber則推出各檔專車;同時,Uber在2014年10月推出拼車産品“人民優步”,由滴滴在今年5月13日推出了同類型的“滴滴快車”。由此可見,“專車”、“拼車”領域才是各家打車軟體公司的主戰場。

  雖然滴滴、快的在中國專車服務訂單量上已佔據八成的份額,但這一領域的競爭仍未停止。業內專家表示,2014年底,百度戰略投資Uber,雙方在地圖、支付等方面的合作不斷快速推進;易到用車面對資本、技術和規模都高於自己的競爭對手,也在努力摸索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陸續與海爾、奇瑞、博泰集團展開闔作。

  經營資質瓶頸有望突破

  在這一系列競爭中,首創拼車模式的Uber成為重點監管的對象。交通運輸部曾幾次明確表示,各家打車軟體公司的專車平臺,應當遵循運輸市場規則,禁止私家車接入平臺參與經營;凡利用私家車等社會車輛從事“私租車”服務的,均涉嫌非法營運,各地交通部門將依法處罰。據此,廣州、成都先後查處了Uber在當地的運營中心。

  其實,不止是我國在查處Uber,這家依靠拼車服務起家的網際網路公司,似乎在全球大多城市都遇到了抵制,然而這種抵制似乎並未擋住Uber迅速發展的步伐。那麼,面對以Uber為代表的“專車”、“拼車”現象,應該怎麼辦,也成了世界難題。不久前,菲律賓率先承認Uber的合法地位,這讓Uber終於松了一口氣。

  我國在這方面也有鬆動的跡象。浙江義烏近期出臺了《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工作方案》,將按市場化改革方向,形成多种經營主體、多種服務方式;將在2018年以後計程車市場準入和計程車數量的管控,不排除未來可以個人直接進入計程車行業;將加快約租、駐點、包車等新的營運服務模式。義烏的方案,被認為是全國計程車監管體制的破局之舉。

  上海市交通委5月17日也宣佈,已經與滴滴、快的成立了專門工作組,將對“專車”、“拼車”領域的經營資質等問題,提出合乎法規的解決方案。程維預告,將用1至2個月時間,形成方案,報給交通運輸部。

  孫建平表示,對於“專車”、“拼車”領域裏的私家車,“一是要承認現狀,專車不失為滿足需求的解決途徑;二是要處於受控狀態,不能失控;三是不能用傳統方式對待,必須是網際網路思維。”孫建平表示,平臺能不能成為專車的經營主體,需要繼續研究;專車也要有總量控制,在不違反現有法規的前提下,實現管理上的突破,“對司機的資質,政府要給出標準,專車司機和計程車司機要有區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