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便利店:要規模,更要效益

  • 發佈時間:2015-05-22 15:31:2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閻密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小而美”的便利店業態近兩年大放異彩,中國便利店企業也針對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開展了諸多結構調整和服務拓展的嘗試。在“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便利店如何在有限空間內實現無限可能,實現服務升級,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便利生活的需求,請經營業者與消費者一起來見證。

  在實體零售業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便利店卻逆勢增長,發展速度甚至超越了網路零售。

  在近日于山西太原舉行的2015年中國便利店大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透露,2014年,網路零售業規模達2.8萬億元,同比增長48.7%;便利店增速達52.2%,門店數量增長22%,而百貨和超市僅分別增長了2.7%和6.5%。

  外延式增長

  本土品牌的便利店擴張速度驚人。被稱作“店舖之王”的東莞美宜佳便利店目前已擁有6500家門店,門店數遙遙領先;山西省太原唐久便利店已在山西和西安兩地開設連鎖門店1500家;西安每一天便利超市僅用4年時間就實現了350家店舖的規模。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野村綜研(上海)諮詢有限公司聯合發佈的《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3~2014》顯示,以每百萬人擁有便利店店舖數量統計,日本是388家,中國台灣地區是425家,中國大陸城市平均為54家。這意味著中國大陸便利店在門店數量上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裴亮指出,便利店發展的勢頭雖好,但難掩“亞健康”的狀態。因為其增長主要是通過開店獲得的外延式增長,而反映門店經營品質的同店銷售額增速僅為4.4%。《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3~2014》也顯示,中國大陸城市便利店單店平均銷售水準遠落後於日本和台灣地區。“2014年統計口徑以上的便利店單店銷售額為4711.26元/日,最高的為15000元,最低的僅為755元,相差20倍,而超市大賣場單店銷售額最高與最低之間相差5倍。從這個角度來講,與超市大賣場的品質和整體水準相比,便利店的運營能力還比較弱。”裴亮表示。而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轄區內的門店,日均銷售額達2.2萬元,3萬元以上的門店有30家,4萬元以上的門店15家,5萬元以上的3家,其中北京東直門店日均銷售額達6萬元。

  提質增效

  與其他零售業態一樣,便利店行業也承受著房租、人工成本等費用上漲帶來的壓力。

  2014年,中國連鎖協會針對21家以便利店為主營業態的企業門店經營狀況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相對上年,2013年各家企業的門店平均毛利率上升0.67%,平均單店銷售額增加2.3%,而各項成本費用上升的比率為8.2%,成本的增長遠高於銷售額的增長。如何在成本重壓之下提質增效,對於本土品牌和國際品牌來説,都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三宅示修坦言,在中國開店的一大挑戰是房租太高。“為了向消費者提供更加舒適的便利,我們的店舖面積應該達到100~150平方米,但是現在很難做到這一點。”而在日本,便利店門店之所以需要更大的營業面積,主要是為飯糰、快餐、甜點等冷藏商品提供足夠的貨架空間。“從經營的角度來説,我們的店舖、供應鏈和産品的開發是很重要的課題——如何在有限的面積裏面剔除低效的東西,提高門店的效率。”

  Today便利的創始人、武漢東翼今天商貿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宋迎春也表示:“大家都在抱怨租金高,但這是所有的企業面臨的問題。我們應該提高毛利,優化商品。”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福田達認為,“開店不是説單純為了開店,而是要開收益好的店舖,這也是我們下一步需要強調的問題。”

  裴亮表示,對於便利店來説,商品力是核心競爭力,提升銷售、毛利是重點。企業組織架構應圍繞商品成立研發部門,提高採購能力,優化供應鏈管理。

  此外,裴亮還指出,隨著物流成本的提高,在最後一公里的貨物配送環節,對於便利店來説是一個新的蛋糕,或許能成為便利店的核心價值之一。

  在這方面,韻達已經開始了探索。韻達快遞門店事業部總監張巍表示,韻達除了與便利店在快件代收代寄業務方面進行合作外,還嘗試了與便利店合作開設”迷你店“以及社區商品配送O2O業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