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葫蘆手藝帶富一方

  • 發佈時間:2015-05-22 11:32:24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站在自製的工藝葫蘆前,郝洪燃顯得有點靦腆。(蘇曉萌 攝)圈名優特産

  步入聊城市東昌府區復建的古城“江北水城”,最顯眼的街邊路口總有個黃色帆型的“葫蘆屋”,風一吹,窗口前挂滿成串的小葫蘆啪啪作響,引得遊人駐足;細看,見其雕工各異、形態逼真。如今,葫蘆屋成為聊城古城獨具特色的一道新街景。

  七年前,聊城市東昌府區和東昌葫蘆雕刻工藝分別被命名為“中國葫蘆藝術之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名符其實的“雙國寶”。如今,東昌府工藝葫蘆更是暢銷亞洲,輻射歐美,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使者。東昌府區這項來自民間從未設過既定傳承人的傳統工藝何以傳承至今?且看“寶葫蘆”裏到底有哪些秘密。A 傳統鄉村崛起葫蘆産業

  “一粒葫蘆種子賣1塊,10粒一小包,光葫蘆種子一年就賣了六七萬塊。”東昌府雕刻葫蘆發展至今,葫蘆種子的價值隨之“水漲船高”。這個單靠葫蘆發家致富的村莊,便是聊城東昌府區堂邑鎮雕刻葫蘆主産村——路莊。

  前幾天,濟南日報記者慕名來到路莊村。依然保存的土路,土黃色的平房院落,讓人難以想到這些平房小院裏坐著不少“百萬元戶”,正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談葫蘆生意。

  最近幾年,隨著葫蘆生意越做越大,堂邑鎮葫蘆連片種植面積猛增到5000畝以上,種植戶達到1500余家,年産葫蘆9000多萬個,葫蘆加工大戶有12家,普通加工戶有700余家,年創造産值近6億元,佔據了全國葫蘆市場80%以上的份額,其中網上商戶300余家,年交易額近3億元,數十家快遞公司在路莊設有快遞點。堂邑工藝葫蘆在傳統雕刻和片花基礎上,又發展了烙花、砑花、繪花、拼接、范制、勒扎、打結等近百個品種。

  堂邑鎮鼓勵發展葫蘆産業,2008年成立堂邑鎮葫蘆協會,現有會員523人,協助東昌府區政府舉辦了八屆葫蘆文化藝術節,最近舉辦的葫蘆藝術節參展商有500余家。

  如今,堂邑鎮每年舉辦葫蘆種植加工培訓近20次,利用科普宣傳欄、網路等方式為葫蘆種植加工戶提供技術指導,註冊“堂邑葫蘆”商標,擴大知名度,投資500余萬元的葫蘆交易市場正在建設中。B 藝人“創新”帶動村鎮致富

  説到“堂邑葫蘆”雕刻這門傳統技藝得以傳承至今,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這個人就是“堂邑葫蘆”工藝第六代傳人、路莊村民郝洪燃。

  郝洪燃今年50多歲,在自家面對濟南日報記者採訪,這位略帶羞澀的老藝人説得很實在:“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第六代傳人’是怎麼劃分的,當初我就是跟著我父親、叔、大爺學的,那時候,村裏不少老人也有這個手藝。”

  提起學藝經歷,郝洪燃笑笑表示,“開始都是我父親硬逼著做,做葫蘆比的是臨摹,家裏兄弟4個,因為我從小喜歡畫畫,有美術功底,所以我父親刻意讓我學。”

  1980年代,在路莊,學雕刻葫蘆的年輕人只有郝洪燃。

  “如果我再不做,這個村就沒有葫蘆雕刻,這門傳統工藝就失傳了。”郝洪燃坦承,最初學這門手藝除了本身有點美術基礎,更多的是為了生計。

  郝洪燃至今還清楚地記得,1991年第一次跟父親出遠門賣葫蘆,他背著“蛇皮袋”趕到天津,在哪,他第一次見到了烙畫葫蘆。“那時候喜歡葫蘆的人多,制葫蘆的人少,我做的葫蘆因為畫得像,一般能賣到四五塊錢一個,當時我一個村的賣葫蘆,最多才賣8毛一個。當時,我覺得自己畫的葫蘆就很不錯了,但是看到一個烙畫葫蘆竟然賣到45塊錢一個!”

  這事引起郝洪燃的極大關注,讓他對葫蘆雕刻工藝有了更新的認識,他當即暗暗決定要把烙畫葫蘆工藝學到手。於是,他用自己雕好的幾袋子葫蘆,換回一個烙畫葫蘆樣品,準備回家好好研究。

  在郝洪燃引導下,幾經反覆試驗,路莊村原本只有針制、片花、彩繪3種葫蘆工藝,如今創新發展出烙畫、浮雕、勒扎等許多新工藝。

  如今,聊城東昌府區已成為全國主要的葫蘆生産加工基地,堂邑鎮又是東昌府區葫蘆主産區和加工中心。日前在遼寧省葫蘆島舉辦的第二屆國際葫蘆文化節上,20多名參展商中,堂邑葫蘆佔了12個。現在,無論在北京、天津、山東,還是廊坊、蘭州,全國主要的葫蘆市場上都有堂邑葫蘆的身影。此外,堂邑葫蘆已經漂洋過海,遠銷美、日、英、加拿大等國,成為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C 中華葫蘆文化得以傳承

  葫蘆未消,手藝傳承。要説葫蘆與聊城東昌府區的淵源,要從漢代説起。堂邑葫蘆種植始於漢代,當時著名的西域商人甘父,姓堂邑,被人稱為堂邑父,他把葫蘆帶到發幹縣,即今堂邑。堂邑葫蘆工藝加工始於宋代,盛于明清,傳承至今已有千年。

  堂邑鎮區位於黃河衝擊平原腹地,馬頰河和黃河干渠等河流蜿蜒而過,日照充分,降水量適中,土壤均勻,肥力適中,非常適合種植葫蘆。明清時期,堂邑葫蘆就是當地農家生産的重要商品,藉大運河漕運之便利,遠銷全國各地。

  葫蘆不僅是經濟瓜果,更是人文瓜果。葫蘆因與中國文字“福祿”二字諧音結緣,東昌葫蘆發展成為當今中國傳統葫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藝內容豐富,常取材花鳥、蟲魚、走獸、人物、山水、神話故事、民間傳説等,富有生活情趣。東昌葫蘆雕刻用料考究,刻工純熟,在技法上有雕、刻、鏤、烙、片、漆、描等手法。

  1990年代,因市場一度萎縮,東昌葫蘆這一藝術瑰寶幾近絕跡,當時堂邑鎮葫蘆老藝人不超過10人,多是在房前屋後種植一點葫蘆自刻自賣,根本談不上規模化經營。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視,東昌葫蘆最近幾年銷量大增,當地隨之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堂邑葫蘆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作為當今傳承下來的寶貴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遺産之一,東昌葫蘆逢太平盛世得以迅速復興,她的暢銷之路還會很長很長……

  (本報記者 蘇曉萌 通訊員 王忠友 高殿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