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大熊貓保護經驗 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 發佈時間:2015-05-22 09:31:56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綠色時報5月22日報道(作者張希武) 每一個物種都是一座天然基因庫。一個物種滅絕,意味著該物種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將消失。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要求的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使命。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重大課題。
今年年初,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出爐,讓世界人民眼前一亮。大熊貓保護取得顯著成效,使我們信心倍增:大熊貓可以保護好,其他物種也可以!
大熊貓作為中國特有物種,曾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被列為世界旗艦物種之一。然而,經過我國林業部門的不斷努力,10年間,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增至258萬公頃,增幅達11.8%;大熊貓分佈縣增加了4個,從2003年的45個增加到49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增加了268隻,增長比例達16.8%(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這些成果充分表明,大熊貓保護可為其他野生動物保護提供借鑒。
借鑒什麼?怎麼借鑒?
第一,要明確旗艦物種的意義。以大熊貓為例:保護大熊貓是保護物種多樣性的需要,是保護生活在大熊貓棲息地上的眾多野生動植物及其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人類關愛野生動物的情感所繫,更是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體現。實踐證明,大熊貓保護不但保護了大熊貓本身,也同時保護了生活在大熊貓棲息地上的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及自然生態系統,成為全世界自然保護的成功案例。
第二,要了解旗艦物種保護的經驗。大熊貓管理工作在探索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一是堅持轉變發展方式。長期以來,四川、陜西、甘肅的保護工作者把大熊貓保護工作作為首要任務,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這些地區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改變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觀念,主動放棄了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保護為主、生態優先”的方針,千方百計為保護大熊貓讓路,為大熊貓保護營造了良好條件,實現了森林資源持續增加,大熊貓種群數量穩定增長,並達到有效保護棲息地的根本目的。二是堅持實施保護工程。多年來,國家實施了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和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21世紀初,在國家的大力支援下,我們在大熊貓棲息地及其周邊區域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加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工作,不斷拓展大熊貓生存發展空間,為大熊貓有吃、有住、有活動場所提供了保障。調查數據表明,自然保護區覆蓋了近一半的大熊貓棲息地面積,承載了近70%的大熊貓種群,對保護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特別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大熊貓保護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無論是種群數量、種群密度還是棲息地面積均處於較高水準。三是堅持加強宣傳教育。多年來,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利用多種渠道舉辦多種形式的大熊貓文化、科普、宣傳活動,催生了大熊貓保護的新理念,提高了公眾保護意識,涌現出一大批保護志願者和大熊貓迷。保護大熊貓社會、文化和精神的力量不斷增強,文化的“軟實力”日益彰顯。四是堅持開展國際合作。近年來,我們通過開展大熊貓保護國際合作與科學研究,先後與12個國家的17個動物園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開展了大熊貓保護研究。在開展大熊貓國際合作研究的同時,我們引進了許多先進的保護理念和技術,促進了國內保護管理水準的提高。大熊貓保護國際合作既全面展示了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水準,又增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為服務國家外交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黨中央、國務院對大熊貓保護國際合作高度重視,為此我們積極主導大熊貓保護的國際事務,多次召開大熊貓保護的國際研討會,發表了《大熊貓保護成都宣言》等文件,對宣傳我國保護成就,鞏固和擴大我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話語權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要清楚旗艦物種保護成功背後的原因和背景。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表明,秦嶺中部、岷山中部和邛崍山中北部是大熊貓種群數量最多和增長最顯著的區域。這些區域是我國政府最早開展大熊貓就地保護、實施大熊貓保護工程的區域。在這些區域開展的野外巡護、救護、監測和棲息地恢復工作,對大熊貓的保護髮揮了很大作用,使大熊貓瀕危狀況得到有效緩解。同時,這些區域還是近年來新建和晉陞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最多的區域,有雪寶頂、老縣城、觀音山等多個自然保護區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保護區的建設,基本完善了以上區域大熊貓保護網路,確保了我國野生大熊貓基礎種群的穩定增長。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實施促進了大熊貓棲息地植被和主食竹資源的恢復,擴展了棲息地範圍,提升了棲息地景觀的連接度和完整性,各棲息地斑塊之間的融合和連接程度得到加強,極大地改善了大熊貓的棲息地品質和生存環境。2003年以來,大熊貓種群數量的增長和一些新分佈區、發現地不斷出現也體現了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和建設的成效。
充分總結和借鑒大熊貓保護的成功經驗,對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整體工作極為重要。我國地域遼闊,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我國僅高等維管植物就有301科3408屬31142種,其中超過50%的種為我國所特有,如銀杉、珙桐、百山祖冷杉、華蓋木等。我國也是全球動物物種非常豐富的國家之一,現已記錄的脊椎動物共6588種,約佔世界總種數的14%。其中哺乳動物607種,約佔全球總種數的14.1%;鳥類1332種,約佔全球總種數的14.6%,是世界鳥類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我國遺傳資源豐富,生態系統多樣,也是全球幾乎具有所有陸地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之一。生物多樣性保護是我國長遠發展的需要,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生態文明的應有之義。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承擔著森林、濕地、荒漠三個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及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職責,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肩負著重要使命。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力部門,林業系統對全國生態區域進行了總體佈局,對我國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的保護作了全面或專項規劃。要充分發揮林業部門的重要職能,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就要結合實際,充分借鑒大熊貓等旗艦物種的成功經驗,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轉變發展方式,提升保護能力。我國很多自然保護區分佈在國家邊遠地區,當地相對較落後的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要加大對這些地區的經濟、技術扶持,通過貸款、財政項目傾斜等方式提供幫助,讓想轉變保護方式的地方有能力在保生存與保生態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切實實現保護轉型、綠色增長,確保物種安全。二是強化工程措施,促進棲息地保護。我國很多珍稀物種如老虎、大象等分佈區處於祖國邊陲,那裏地理區位特殊,社會關係複雜,屬少數民族分佈區,人力、財力有限,給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壓力。大熊貓種群復壯的事實告訴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林業工程功不可沒。全面實施保護,必須以中央政府為主導,強化工程措施,通過工程建設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營造良好棲息環境。三是進一步加強教育,讓生物多樣性保護觀念深入人心。從長遠來講,大熊貓的保護根本在於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同、對生態文明的覺醒,真正樹立起“保護野生動物(大熊貓)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理念,這樣才能築起保護大熊貓的銅墻鐵壁。保護一個物種,不單要了解動物保護的知識,還要通過教育找對方法。保護不是一個人、一個單位的事,而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業。要想保護好一個物種,必須結合本地實際,積極開展宣傳教育,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引導更多的人加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隊伍,實現全社會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讓世界力量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已取得一些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今後的保護,應該通過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引進發達國家已經取得的先進保護經驗、技術及資金,提升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準和能力。除此以外,我們還要廣開思路,放寬視野,充分發揮旗艦物種的特殊作用,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良好借鑒。要認真學習大熊貓等旗艦物種保護經驗,將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學以致用,指導實踐,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應用到其他物種保護上去,全面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同時,要養成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儲備創新軟實力。世界萬物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只要時刻將創新思維帶到實際工作中去,就可能有所發現,有所突破。要加強與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做到1+1大於2,把成功個例變成慣例,紮實有效做好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新時期,林業新常態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新形勢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光榮感、責任感,完成目標任務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集聚智慧,全面開創生物多樣性保護新局面,以世界旗艦物種大熊貓保護成功經驗為借鑒,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態度、更加出色的工作,將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推向更高水準,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