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5種常被搞錯“祖籍”的食物

  • 發佈時間:2015-05-22 08:32:26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聽説在國外的中餐館裏經常供應“幸運甜餅”,但其實它和中國沒有半點兒關係。不過,你知道這種被搞錯“祖籍”的甜餅到底源自何處嗎?你知道美國人大愛的“蘋果派”並非本土食品嗎?事不宜遲,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食物被搞錯“祖籍”吧。

  1.外國中餐館幾乎家家必備的“幸運甜餅”並不來自中國

  在國外的中餐館用餐,吃完後侍應生常會送上一盤“幸運甜餅”(Fortune cookies)。這道餐後點心是一種美式亞洲風味的脆餅,裏面有類似箴言或預言的字條。不過,你知道嗎?這種被外國人誤以為是中國傳統點心的餅乾,其實很可能源自日本!日本研究生Yasuko Nakamachi專門對“幸運甜餅”的“身世”進行了調查,發現京都附近有家堅持了3代仍屹立不倒的老牌食品公司。其老闆表示,在甜食裏藏幸運簽,其實幾十年前就已經在日本流行。

  2.“Ketchup”這個單詞其實源於中國

  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英文單詞,其實是外來詞,比方説我們接下來要講解的“ketchup”(番茄醬/茄汁)。對於“ketchup”一詞的“身世”,坊間説法眾多,其中最被認可的一種是源自中國福建一帶的方言。其原本與番茄無關,代表的是腌制魚類産生的滷汁,隨後被中國海員帶到東南亞國家,最後傳入西方。而在配方中加入番茄,演變成我們今日的番茄醬,應該是美國人的功勞。

  3.被視為美國家常甜點的“蘋果派”並不是美國人發明的

  如果問“蘋果派”來自哪,相信有不少人會很肯定地説是美國,因為美國人真的很愛這道西式水果餡餅。不過,你知道嗎?不少美國主婦都會做、在影視作品中也常能看到的“蘋果派”實際上是英國人的發明。“蘋果派”一詞首次見諸文字記載是在英國詩人Robert Greene撰寫的歷史文獻上。

  4.牛角包其實並沒有法國“血統”

  “Croissant”,聽發音大家很容易誤以為是法國的麵包。但實際上,牛角包誕生於17世紀的奧地利。話説1683年, 土耳其軍隊決定夜襲維也納,誰知被當地早早起來的麵包師傅發現了。他們拉響了全城警報,結果敵軍失敗而歸。為了紀念這次勝利,麵包師傅把麵包做成了近似于敵軍旗幟上標誌的號角形狀。18世紀,嫁到法國的奧地利公主Marie-Antoinette d’Autriche把牛角包正式帶入法國。而現在市面上起酥狀的牛角包則是法國烘焙師在20世紀時研發的。

  5.肉丸茄汁意粉根本不是傳統地道的義大利菜

  很多餐廳都會將“肉丸茄汁意粉”這道菜冠上“意式”頭銜。但據説在義大利,其實很難見到這道外國人以為是義大利傳統菜肴的麵食,這道菜純粹是美國人受義大利菜肴啟發而發明的。據説義大利傳統的肉丸要比美式的個頭小,一般作為主功能表吃或者配湯。直到義大利移民在18世紀末、19世紀早期來到美國,由於食材選擇更多、價格更便宜,才慢慢有了我們現在吃的肉丸茄汁意粉。(據新浪尚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