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緣何惹病上身
- 發佈時間:2015-05-21 01:31:42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控系列報道之一一七
小李從小胃部就有毛病,時常出現厭食、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泛酸、噯氣等症狀,但家長都以為是普通胃病沒當回事。前段時間,小李覺得胃部不適加重,到醫院做了檢查,結果出來後,一家人都嚇壞了,21歲的他竟患上了胃癌。
追查病因時,專家了解到,小李從小是奶奶帶大的,疼愛孫子的奶奶喜歡口對口地喂食或將食物嚼碎後再喂,喂食時還先用舌頭試試食物的溫度。
專家判斷,就是因為這個習慣讓小李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經過20年的發展,加上小李平時喜歡熬夜,生活和飲食沒規律,不及時去醫院確診,最終發展為胃癌。
幽門螺桿菌是至今唯一一種已知的胃部細菌,我國感染率約為60%,其中1%會發展為胃癌。在全國首個“無幽日”上,專家指出,目前“四聯療法”已經達成普遍共識,規範治療,可以根除幽門螺桿菌,降低胃癌發生的風險。
感染率高達40%
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細菌?據了解,它是一種螺旋形細菌,主要通過三種方式致胃病:它能定植于胃黏膜;它所含的毒素、毒性酶能直接損害胃黏膜;感染可引起高胃泌素血症使胃酸分泌增高。
統計顯示,在我國20—40歲的人群,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40%—60%,70歲以上高達78.9%。然而其感染潛伏期長、難以察覺,20%感染者沒有明顯症狀,只有一小部分人會進一步引起胃部或十二指腸疾病。
隨著胃癌成為中國第二大常見癌症,正確防治胃癌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幽門螺桿菌感染使胃癌的患病危險增加了2.7—12倍,同時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與潰瘍學組組長、南昌大學附一醫院消化內科呂農華教授指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世界性的問題,在中國,每兩個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呂農華表示,目前,由於不規範的治療,導致幽門螺桿菌對抗生素耐藥,三聯療法的根除率日趨下降,所以正確認識幽門螺桿菌感染、規範幽門螺桿菌檢測和治療尤為重要。
共用食具可引發胃癌
如今,隨著檢測水準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工作壓力的增大,年輕人罹患胃癌的比率則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
“可能和患者在嬰幼兒或兒童期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關。”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兼副秘書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主任房靜遠教授表示,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長期共餐則有被傳染的可能。另外,幽門螺桿菌可通過共餐傳播,還有大部分人喜歡吃辛辣食物,這也會大大增加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會。
現在家庭中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也越來越多,家裏有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其家屬、孩子也會感染。因為幽門螺桿菌存在於唾液腺及唾液中,主要通過口-口或糞-口途徑傳播,所以家人聚餐、共用食具、親吻都可傳染。呂農華指出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後,若不進行治療,幾乎終身處於持續感染中,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同時也增加了患胃癌的風險。
“防止感染的最好辦法就是採取分餐制,直至完全治愈。”房靜遠強調,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盡可能不要跟孩子親嘴,不要口對口喂食,以免發生感染。同時,每年檢查一次胃鏡和幽門螺桿菌,有症狀時可半年檢查一次。
房靜遠建議兒童和青年期,應當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普查,如果出現上腹部不適、胃痛、胃脹、食欲不振、嗝氣、消瘦、乏力、經常嘔吐、黑色柏油樣便等症狀時,應及早到醫院查下胃鏡和幽門螺桿菌檢測。
幽門螺桿菌並不可怕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之間有相關性。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險性幾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
但是,胃癌可能是幽門螺桿菌與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專家分析,發生胃癌與幽門螺桿菌的菌株有很大關係,只有含有CagA基因、具有空泡毒素活性的幽門螺桿菌才有毒株,才有可能導致胃癌。而一般的幽門螺旋桿菌則對人體並沒有很大影響。
不少人聽到幽門螺桿菌後聞風而變,亂吃藥。其實幽門螺桿菌沒必要逐個殺死。多數學者主張,若無臨床症狀或症狀不明顯、胃黏膜損害很輕者,即使幽門螺桿菌為陽性,也不一定要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可定期觀察、根據醫生的建議來決定如何治療。
房靜遠表示,如果盲目一味使用抗菌藥,無疑會造成該菌耐藥菌株在人群中的傳播,將來根除會更加困難;同時,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桿菌都是産毒菌株,沒必要怕得胃癌而預防式地應用抗生素。
值得提醒的是,該菌陽性的慢性胃炎者,若伴明顯異常(有胃黏膜糜爛、中重度萎縮、中重度腸化、不典型增生或現在稱為的高、低級別內瘤變)時,應進行根除治療。通過規範治療,幽門螺桿菌治愈率可高達90%。
對於那些沒有胃癌家族史,無明顯消化系統症狀者,不必太緊張,身體不適時隨時看醫生,定期體檢即可。
四聯療法可以提高根除率
呂農華指出,首次成功根除幽門螺桿菌尤為重要。研究發現,如首次根除不成功,由於抗生素耐藥的原因,再次根除的成功率將大大降低。所以,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目標就是盡可能確保首次根除成功率,選擇最有效的根除方案。
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發生的風險,四聯療法則可以將根除率提升至95%。
四聯療法即PPI(質子泵抑製劑)+克拉黴素+阿莫西林/甲硝唑+鉍劑, 通常10—14天為一個療程。臨床上,需要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進行個體化的治療,即綜合考慮患者年齡、是否有基礎病、合併用藥情況、是否過敏等情況後,方可進行治療, 一旦徹底根治,再度復發的幾率極低。“若感染者首次治療不正規,並且醫從性差,那麼將會導致治療的失敗。” 呂農華表示,患者未按醫生要求完成療程、不定時服藥、減少量等均可導致根除治療失敗。
雖然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但是只有很少的人可以發展為胃癌,大家不必對其産生恐慌。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飯前便後洗手,講究飲食衛生,集體用餐時採取分餐制。家裏有幽門螺桿菌病患者時應該暫時分餐,直至其完全治愈。
健康小貼士
注意生活細節有助預防感染
幽門螺桿菌主要是經口腔進入人體,這種細菌常存在於帶菌者的牙垢與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換牙刷是預防該菌感染、預防胃病與胃癌的重要措施。
此外,改變用餐方式選擇分餐制或使用公筷也很重要,大人不要用嘴對嘴的方式給嬰幼兒喂食或將咀嚼後的食物給孩子吃,這種方式容易把幽門螺桿菌傳給孩子。
科學家在部分水源中也曾發現該菌存在,因此生活中儘量別喝生水。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