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齊心協力謀發展 建設“富裕生態文化和諧”新田林

  • 發佈時間:2015-05-20 01:31:3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發展縣域經濟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

  立足本地資源優勢,近年來廣西百色市田林縣結合縣情,因地制宜,不斷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産業,走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發展道路,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作為廣西縣域面積最大的縣,田林縣在新常態下如何充分發揮交通、區位、資源、環境等優勢,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為此,科技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廣西田林縣委書記韋正業。

  走綠色發展之路

   把田林建成百色市中等縣經濟發展水準

  記者:對於屬於國家級貧困縣的田林縣來説,在全國各地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的大背景下,經濟發展和扶貧攻堅的任務比較艱巨,面臨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壓力,既要“好”又要“快”的雙重任務。能否介紹一下田林縣當前的發展情況?

  韋正業:田林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廣西縣域面積最大的縣,地處南貴昆經濟區中心,自然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在新常態下,我們只有加快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必須充分依託交通、區位、資源、環境等良好條件,齊心協力謀發展,千方百計促趕超,加快解決田林的“後發展欠發達”現狀。2014年,面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和經濟發展新常態,田林縣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定信心、全力應對,克難攻堅,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經濟指標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優異的成績,為今後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産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與全國一樣,田林仍處於經濟爬坡過坎的換擋期、問題疊加的消化期、經濟結構的調整期,“一産佔大頭、三産動力弱、二産還不大”的“一三二”經濟結構仍是基本縣情。同時,受田林屬限制開發區、交通條件差、城鎮化步伐慢等因素制約,短期內實現“二産騰飛、三産繁榮”不太現實。但是,田林的傳統優勢在山,潛能優勢在水,區位優勢在邊,新的機遇在天,關鍵優勢在人的擔當與作為。田林的傳統優勢在山,有林業用地700多萬畝、活立木蓄積量超過20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6%,為發展林下經濟、林産工業和森林生態休閒養生旅遊奠定良好基礎;潛能優勢在水,有南盤江、馱娘江、西洋江三大江12條支流,可滿足100萬千瓦水電裝機容量;區位優勢在邊,毗鄰雲南富寧縣、貴州冊亨縣,為走聯合發展之路和開發沿邊經濟園區提供廣闊天地;新的機遇在天,日照充足,蘊含可裝機60萬千瓦光能發電資源;風能資源豐富,具備開發條件。這些豐富的資源和有利條件,必將有力地推動田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們要圍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融入新常態、促進新發展的新形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貫徹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工作總要求,主打生態牌,找準總抓手,強化新措施,培育新亮點,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邊吃邊,靠天發展”(四靠)的綠色發展之路,力爭用5到10年時間,把田林建成百色市中等縣經濟發展水準。

  堅持轉方式調結構

  大力發展具有田林特色的縣域經濟

  記者:大力發展特色産業是後發展地區加快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您剛才提到,田林的傳統優勢在山,潛能優勢在水,區位優勢在邊,新的機遇在天。田林縣應該如何立足自身特色資源,做大做強富民産業,推動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韋正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也是引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田林要發展,也必須立足縣情,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力發展具有田林特色的縣域經濟。我們要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努力在“富裕田林”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靠山吃山,優化産業結構,做強“林”的文章。一是打造林業“五大基地”。採取“基地+公司+大戶+農戶散種”造林模式,選擇適宜區域,用3到5年時間,著力打造八渡筍、芒果、優質油茶、珍貴樹種、用材林(各20萬畝)“五大基地”。其中,在六隆、八桂、八渡等鄉(鎮),實施“千溝萬壑種千萬棵竹”工程和低産林改造,大力發展八渡筍産業;在馱娘江和南盤江沿線及國道、省道、高速公路沿線鄉(鎮),大力發展芒果産業;在者苗、潞城、舊州、平塘、八渡等鄉(鎮),擴大油茶種植規模,著力打造中國油茶之鄉;在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沿線鄉(鎮),積極種植香樟、楠木、黃花梨等珍貴鄉土樹種;在全縣適宜區域,發展松、杉等傳統鄉土樹種和經濟果木林。二是發展林下經濟。加強與制藥企業、藥物研究院所合作,採取林藥套種模式,積極推廣耐陰藥材種植和藥材基地種植,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著力打造20萬畝中草藥基地;充分利用交通區位優勢,創造條件,規劃建設桂西北中草藥市場。同時,深化林權制度配套改革,推動林下經濟快速發展。三是壯大林産工業。繼續整合小型木材加工企業,發展上規模上檔次的大型木材精深加工企業,爭取把林業資源優勢轉為産業優勢;支援造紙企業技改和轉産,積極創造條件,規劃新型木漿企業;推動“林紙電”結合的工業項目,做大做強林産工業。

  靠邊吃邊,擴大開放合作,激活“邊”的文章。充分利用田林地處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連接貴州、雲南的區位優勢,積極謀劃,合理規劃,聯合冊亨縣共建舊州黔桂合作園區,努力做好用地指標、土地儲備投融資等前期工作,爭取列入自治區A類工業園區。同時,力爭修建舊州至那臘二級公路、八渡口大橋及連接線,為建設黔桂合作園區和發展開放型經濟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此外,利用田林縣水電、林業資源和貴州的木材、煤炭資源,進行産業聯姻,大力發展林紙、煤電、農林産品深加工和來料加工業,推動開放型經濟蓬勃發展。

  靠水吃水,壯大水電産業,做優“水”的文章。充分利用轄區豐富的水能資源,加強與業主協商,做好跟蹤服務,加快推進裝機23萬千瓦的瓦村水電站建設進度,爭取裝機36萬千瓦的南盤江八渡水電站開工建設。同時,整合轄區內的小型水電站,把那讀、那拉、半臘等16家小水電企業整合為規上水電企業,將水電産業打造成為田林經濟的新支撐。

  靠天發展,培育新興産業,做活“天”的文章。依託田林豐富的風能和光能資源,重點推進風能和光能、光伏項目建設,爭取開工建設定安、舊州光伏發電項目,確保項目建設後裝機容量達30萬千瓦以上;積極推進以樹葉等森林再生資源為原料的天然氣和生物發電等項目,積極培育新興産業。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積極推進“小塊並大塊”模式,加快土地流轉,在樂裏、潞城、定安、六隆等8個鄉(鎮)選擇條件具備區域,打造3000畝“雙高”糖料蔗基地;在樂裏、利周、潞城、舊州、八渡、定安、浪平等鄉(鎮),打造萬畝有機蔬菜基地。同時,按照“種養結合”模式,發展草食動物、林下養殖、網箱養魚等特色養殖業,積極打造田林壽桃、清水鴨等特色品牌。此外,扶持現有的農業企業,引進和扶持集種養、加工、行銷一體化的農業龍頭企業,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著力將“一産”轉化為“二産”。

  開展“城建提升”大會戰,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根據“大地方搞規模,小地方搞特色,局部區域搞精品”的城建工作理念,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市建設要求,緊扣“進城綠化、節點花化、交通渠化、樓宇亮化、道路硬化、片區改造、立面整改、河道疏浚、河面蓄水、功能提升”的工作思路,努力在“一山”、“一水”、“一中心”、“兩街”、“兩改”、“三路”、“三橋”(一山:萬吉山;一水:樂裏河蓄水;一中心:縣體育中心;兩街:河兩邊街樓宇亮化;兩改:政府大院棚戶區及糧食局片區改造;三路:進城大道、進城東路和環城路的提升改造及“三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三橋:樂裏橋、雙虹橋、三寶橋)上做文章,著力打造“林海水鄉、城在綠中”精典特色小城。同時,繼續開展“三違、五亂”專項整治行動,提升城市管理水準;此外,按照“富規劃,窮建設”工作原則,設立小城鎮建設資金,以建設旅遊名鄉名鎮為契機,提升、改造和建設定安、利周、浪平等小城鎮。

  此外,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重點推進靈芝博覽中心、南安建材市場等商貿項目建設,啟動中葛農産品集配中心項目,探索建設接邊跨區域集貿市場,積極打造物流基地,推動第三産業蓬勃發展。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在提高黨建科學化水準上實現新突破

  記者:從嚴治黨是我們黨立足新形勢,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決策。田林縣如何認真落實從嚴治黨要求,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加快實現“富民強縣”新跨越的宏偉目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證?

  韋正業:組織路線確定之後,幹部是決定因素。“大政方針”確定之後,幹部的執行力、幹部的作風就是決定因素。我們要貫徹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黨建工作,努力在提高黨建科學化水準上實現新突破,為加快建設“富裕生態文化和諧”新田林提供堅強保障。

  加強幹部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繼續對公車私用、幹部走讀、會風會紀、送禮收禮、公款吃喝等違紀行為進行專項整治,形成以上率下,上下監督,共同遵守幹部作風各項規定的新局面。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形成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逐步剷除不良作風滋生蔓延的土壤,努力形成作風建設“新常態”。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抓好教育實踐活動“回頭看”及建章立制工作,鞏固擴大活動成果;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繼續實施“民族團結攜手先鋒行”黨建工程,繼續創建“産業類、生態類、文化類、服務類、經營類”黨組織,繼續開展“五帶五同”走訪基層等主題實踐活動,力爭新打造10個機關黨組織規範化建設示範點。鞏固和提升原有的黨建特色品牌,打造“農事村辦”、“農情鄉解”、“一辦三中心”等服務平臺升級版,提升服務群眾工作水準;探索村“兩委”幹部職業化管理試點工作,強化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抓好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採取“聯合建,挂靠建”等方式,加強小微型企業的黨組織建設,著力破解小微型企業黨組織“組建難”、黨員隊伍“壯大難”、黨員作用“發揮難”的問題,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切實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加強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領導,同部署、同實施、同考核,把反腐敗進行到底;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形成“有腐必懲、有貪必肅”濃厚氛圍;支援紀檢監察工作,促進紀檢監察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聚焦主業,集中精力查辦案件;加強責任考核和追究,將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總體評價和領導幹部業績評定、評選評優、選拔任用重要依據,制定責任追究辦法,分清黨委、紀委和有關部門責任,有錯必究,有責必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