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 拓寬新渠道解決融資難
- 發佈時間:2015-05-19 07: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公佈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健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是豐富金融供給,解決融資問題,促進傳統金融改革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取得顯著的成績,銀行業得到長足發展。大中型金融機構已經開始調整戰略,為小微企業、“三農”提供更多金融服務。但是,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依然存在,小微企業、“三農”、個人的多層次信貸需求並未得到充分滿足,這與金融供給不足密切相關。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由於資産收益下行、風險偏好下降等原因,目前傳統銀行體系難以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形成有效支援;而民營銀行因具有明確盈利導向的經營目標,使其更願意通過承擔更高風險,謀求較高的收益,與國有銀行進行差異化經營。因此,民營銀行將成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渠道。
業內專家分析,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能夠立足於當地,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具有資訊和交易成本的比較優勢。因而,它們能夠深入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觸及的角落,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填補因金融供給不足造成資金缺口,使金融市場更為豐富多樣和完整。不過,目前中小型金融機構依然是金融體系中的短板,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的公信力相對有限,但隨著改革的推進,這種狀況已經開始有所改善。
今年5月,存款保險制度開始實施,這為民營銀行的推廣提供了重要的風險保障。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存款保險客觀上能增強民營銀行、中小銀行的信用,為之創造一個與大銀行公平競爭的金融市場環境,促進形成一個有效競爭、可持續發展的小金融機構體系,有效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狀況。
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鬆緊適度的監管環境。李慧勇預計,未來民營銀行在開設標準、資産規模、股東持股比例、業務模式等方面將出臺較為清晰的細則,以利於民營銀行的標準化、大規模推廣。(經濟日報記者 張 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