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白血病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 發佈時間:2015-05-19 01:30:3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閬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羽衣仙女紛紛下,齊戴華陽玉道冠。” 這首清代詩人查慎行的咏蘭詩,讚的就是玉蘭花看似玉白嬌嫩,卻能在乍暖還寒的早春,不畏春寒、迎雪怒放的堅韌品格。

  當記者初見陳賽娟時,正覺她好似玉蘭花一般,溫婉的音調仿佛在昭示這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5月18日,女院士陳賽娟主持的“髓係白血病發病機制和新型靶向治療研究”項目,獲得2015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獎特等獎,更為白血病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是:“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已經成為了第一個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係白血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陳賽娟院士與其團隊通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之後,終於在人類攻克癌症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應用白血病協同靶向治療的理論,創建了全反式維甲酸(ATRA)與三氧化二砷(砷劑)協同靶向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上海方案”,為業界研究、治療各類惡性腫瘤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對於自己的研究領域,陳賽娟曾這樣描述:“一般治療白血病用的是化療方法,在殺滅惡性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死正常細胞,而我們用的白血病協同靶向治療的方法,是針對白血病細胞本身的特異癌蛋白靶點,來誘導惡性細胞分化凋亡。”

   追根求底,“上海方案”克絕症

  白血病“極其凶險”,在四十歲以下男性、二十歲以下的女性中,白血病的死亡率佔據了惡性腫瘤排名的首位。而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為代表的急性髓係白血病(AML),其危險性更是難以想像。陳賽娟痛心地形容該類白血病的凶險:“病人入院時往往是自己走進病房,幾星期之內就被橫著抬出了病房。”AML特別是APL的高致死率和快速自然病程常導致許多患者剛處於治療階段時就失去了生命。

  針對這樣的挑戰,研究團隊將重點放在了對AML發病原理和治療機理深入解析的結合上。他們以整合系統生物醫學為方法,實施了白血病基因組解剖學計劃:通過核型分析、基因定位克隆、造血相關候選基因系統篩查和全基因組、全外顯子組測序等技術來探索AML發病機制;同時應用系統生物學手段探尋治療白血病有效藥物的分子、細胞和整體原理。通過對數十年來治療手段的總結與改進,實施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的雙向轉化,研究團隊終於創建了ATRA與砷劑協同靶向治療APL的“上海方案”。這一治療方案不但延展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學者將ATRA引入APL治療的成果,而且將砷劑作為一線治療藥物與ATRA合併使用,使得這兩種藥物産生了協同作用。由於聯合靶向療法選擇性作用於APL癌蛋白PML-RARA的不同部位,誘導了癌細胞內在的分化與凋亡程式,顯著提高了治療的精準度,達到誘使癌細胞自殺和清除白血病幹祖細胞的效果,從而明顯減少了復發率。同時,這種療法顯著減少了正常細胞的受損幾率,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免除了大劑量化療所帶來的“一損俱損”副作用。這一治療方案驗證了陳賽娟團隊對AML發病機制的精準認識。近20年的不懈堅持,APL從高死亡率向高達85%—90%的治愈率轉變,成為了“腫瘤史上第一個可用藥物基本治愈的急性髓係白血病。”

  不斷前行,立足高原攀高峰

  面對國際上強手如林的競爭態勢,研究團隊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其他類型AML的發病原理探尋方面亦實現了一系列突破:率先發現了有單核細胞系列受累的AML(AML-M5、M4型白血病)存在DNA甲基轉移酶(DNMT3A)基因高頻突變並與預後相關,由此提出了表觀遺傳學改變是AML發病的第三類突變基因的觀點;發現AML-M2b型白血病中,C-KIT基因突變與該型白血病特異融合基因AML1-ETO相互作用,在細胞和整體動物水準發揮協同致病作用;基於一批新發現的AML染色體異常,克隆了與NUP98和MLL發生融合的相關白血病致病基因;揭示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發生急性變的分子機理等。這些成果豐富了白血病多步驟發病原理的內涵,為國際同行廣泛引證。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通過對中國人AML大樣本的篩查和驗證,揭示了白血病發病的不均一性、複雜性和異質性,識別了一組可用於白血病診斷、分型、預後的分子標誌,為發展針對APL以外類型AML的靶向治療提供了有用靶標。

  接力耕耘,跨越時空求新知

  用藥如用兵,“君臣佐使”。傳統中醫學關於“主藥、輔藥、臣藥、佐藥”組成方劑的“兵家常識”,在現代重新發出創新創造的光輝。

  在深刻闡明“上海方案”背後的藥理機制的基礎上,研究團隊又將目光轉向了傳統中藥復方的解析上。一次偶然機會,團隊了解到中藥復方黃黛片在對治療APL上有著奇效。團隊嘗試使用現代技術從分子水準解析復方黃黛片配方中各項成分是如何相互配合、發揮藥效的。最終,他們成功運用現代醫藥技術解釋了復方黃黛片不同成分配伍所産生的協同作用。近年來,團隊在針對AML-M2b型白血病進行藥物篩選中,又發現了中藥提取物冬淩草甲素能夠對該型白血病進行靶向治療的分子機制,從而又催生了一個潛在的抗白血病先導化合物。這兩項中藥藥理機制研究為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和中西醫學結合的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9年在義大利羅馬召開的APL專題國際會議,陳賽娟收到了一張由大會主席轉交其病人的感謝信,向陳賽娟團隊致謝:他的主治醫師通過應用“上海方案”拯救了他的生命。類似的國內外的感謝信還很多,挽救了成千上萬的寶貴生命。研究團隊的“上海方案”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陳賽娟曾經説過,白血病有幾十種,而我們研究的種類還相當局限。如今在基本治愈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基礎上,陳賽娟和同事們正在將協同靶向治療的研究思路與潛在的根治方法拓展至AML-M2、AML-M5、CML等其他種類白血病,並試圖通過協同攻關探尋征服若干人類實體腫瘤的途徑。

  在這條賦予人類生命希望的道路上,這朵不畏嚴寒的海上玉蘭是不會停下為病人、為科學“散發芬芳”的腳步。

  (科技日報上海5月18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