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辦教育需平衡逐利性與公益性

  • 發佈時間:2015-05-19 00:29:4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楊玉華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安徽文達集團的辦學危機還未結束,其暴露出的部分民辦高校生存發展之困值得深思。在國家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改革轉型,並平衡好民辦教育逐利性與公益性之間的矛盾,成為破解民辦高校辦學之困的關鍵所在。

  不可否認,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民辦高校的快速發展擴大了教育資源,彌補了公辦院校的辦學力量不足,滿足了高校擴招後多樣化和多層次的教育需求,有效推動了教育改革。然而近兩年來,隨著高校生源總體呈下降趨勢,曾經供不應求的高等教育逐步進入“買方市場”,越來越多考生和家長已經從“能上學”變為追求“上好學”,高校新一輪結構調整和洗牌不可避免,其中民辦高校首當其衝。

  而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一些民辦高校生存困境凸顯。在此過程中,一部分民辦高校投資主體抱著“靠辦學賺錢,甚至以教育養其他産業”的思想,把辦學收益挪作他用、反饋用於辦學的比例較少,未能形成民辦高校自身良性迴圈的發展局面,導致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的“文達危機”頻現。

  破解民辦高校辦學之困,首先需要的還是高品質的教育和有特色的辦學。辦學投資人需具有真正投身教育的情懷,而不僅為賺錢謀利。事實上,目前我國不少民辦教育投資人往往都是在其他行業致富之後,才投資教育,並將其作為穩定的投資回報項目,這與國外“慈善辦學”的理唸有著根本區別。在教育資源短缺時代,這樣的投資或許營利頗豐,但當教育市場轉為“買方市場”,能否堅持有品質的教育和有特色的辦學方是生存之道。

  公辦與民營平等的教育支援政策將是破解民辦高校辦學之困的又一要素。儘管國家一直大力鼓勵發展民辦教育,並出臺了不少優惠支援政策,但不少民辦院校及教育部門人士也同時指出,民辦院校在不少辦學政策上仍然難以享受與公辦院校平等的待遇,比如生均經費等一些辦學投入上完全靠自身造血,往往造成民辦投資人在“公益性”和“逐利性”間矛盾抉擇,最終為了逐利違規操作引發危機。因此,在鼓勵民辦教育發展彌補公辦教育不足的同時,給予民辦教育同等待遇應是未來政策改革的著力點。

  文達危機敲響了民辦院校辦學的一記警鐘,也提醒當前眾多民辦院校改革轉型迫在眉睫。值得期待的是,不久前結束的中央深改組會議對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進行了專題研究,釋放出促進民辦教育改革發展的積極信號,這將為未來規範和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迎來新機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