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法制晚報:看病貴不貴 要看支出佔比

  • 發佈時間:2015-05-18 14: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佔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國務院醫改辦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革的重點任務首先是破除公立醫院“以藥補醫”機制,建立公立醫院運作新機制。

  “以藥養醫”多年來一直都是破解看病貴的攔路虎,公立醫院靠著藥品加成賺錢,客觀上很容易讓醫生成為“藥品推銷員”,開藥的時候考慮的不僅僅是藥品本身的療效,還會自覺不自覺地想到自己的“賣藥收入”。有的醫院更是明確地給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結果導致部分醫生在開藥的時候“只開貴的,不開對的”。

  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説了很多年,但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這一次,國務院發佈指導意見,明確要求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佔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到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開,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總體上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也要降低到30%以下。

  有了時間表,也有了具體的數字,這對廣大患者來説是個利好。當醫院的藥價切實降下來,看病時個人支出的比例也切實降下來,看病貴的問題也就有望改變。

  説“有望改變”,是因為目前指導意見中的兩個“30%”,並不是直接和患者們最終花多少錢掛鉤的。打個比方,公立醫院藥佔比總體降到30%左右,並不代表公立醫院收錢的總數一定會下降——如果某些醫院的逐利機制不破除,那麼即便不以藥養醫了,他們也有可能以心臟支架養醫、以CT核磁養醫……再加上藥價下降後患者要支付的藥事服務費,最終花的錢是升是降就要打個問號。

  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是指醫保的報銷比例要增加,這也涉及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只有衛生總費用降下來了或者沒有變化,那麼個人支出比例下降才意味著患者花的錢切實減少了。第二,目前的醫保政策含有一個起付線的制度,例如本市在職職工門診看病的起付線是1800元。這也就是説,如果本市在職職工在門診看病沒花到1800元,那麼個人支出的比例就是100%。

  據今年初央視的報道,2014年1-11月,全國三級公立醫院每人平均住院費用為12136元,基本醫保實際報銷比例為50%左右,也就是説除去醫保報銷之外,住院病人個人負擔平均6000元左右。與之相對應的是,2014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為9892元。

  這樣算下來,在三級公立醫院住院一次的費用超過城鎮居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0%,超過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60%。由此,央視得出結論:醫藥費用仍是部分患者生活中的沉重負擔。

  所以説,除了確定公立醫院的藥佔比和個人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最需要的還是確定衛生費用個人支出和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之間的比例——對於農村居民而言,在三級公立醫院住院一次個人所負擔的費用,如果從每人平均純收入的60%降低到了30%,那麼他們就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看病確實便宜了。至於其他的數字,即便降幅很好看,也和人們的感受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閡。 本報評論員 龐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