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調結構轉方式發展節水高效農業
- 發佈時間:2015-05-16 08:32:45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慶國蘆曉春
“五·一”假日剛過,北京市副市長林克慶一行,就馬不停蹄地奔走在通州區一個又一個的農業結構調整示範點。組成這只隊伍的是市、區縣農口系統各部門負責人以及各郊區縣主管農業的區縣長。研究和落實好推進北京市農業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是他們此行的主要任務。
漷縣鎮黃廠鋪村位於通州區西南方,是一個有著779戶、1400口農業人口、耕地面積4838畝的傳統鄉村。為了探索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模式,在市農委的指導下,2014年6月,通州區開始在該村開展家庭農場試點工作。村委會經過多次宣傳家庭農場的新模式和政策,鼓勵村民積極參與,最後由村委會統一組織流轉土地1362畝,作為家庭農場試點區域種植面積。通過公開競標,最終由該村8戶農民簽訂了承包協議。
眼下,在這1362畝土地上,綠油油的麥子已經打穗,長勢旺盛。在農場地頭的一側豎立著一個公示牌,上面寫著這8戶農民的個人資訊和聯繫方式。麥田裏排成一行正在噴灑著水的移動式噴灌設備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説,該村家庭農場是糧食作物節水示範點,農場實施了集約式良田噴灌改造工程,通過配套節水噴灌設施,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水肥高效利用,推動農業節水。
“通過發展規模化的家庭農場,取消了原來戶與戶之間的田埂,使種植面積增加了10%。水肥一體化灌溉,每年每畝地可增産120斤。每畝地用水較常規灌溉節水91.34立方米。”聽到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家庭農場的優勢時,林克慶滿意地點了點頭。
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通州區以漷縣鎮為突破口,借助該鎮花卉産業的良好基礎,啟動了平原地區規模化苗圃建設工程,計劃3年內通過引進社會企業建成2萬畝規模化苗圃。
佔地612畝的黃廠鋪規模化苗圃是通州區14個規模化苗圃試點之一,由北京京彩燕園林科技有限公司規劃實施,主要種植歐美彩葉樹種。苗圃建成後,年産值可達1億元。同時苗圃還引入雨水利用系統,實現節水節能,降低成本。
“既實現了綠化效果,又引入了社會資本,還增加了農民就業,實現了增收。”聽完工作人員的彙報,林克慶總結了規模化苗圃的幾個效益,誇口稱讚。
在創建農業結構調整示範區過程中,通州區積極探索提升生態水準、推動産業升級、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創建了永樂店鎮永二村集體發展高效果園的模式。在農業結構調整以前,該村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為主。2013年,該村進行結構調整,將全村1628畝土地統一流轉到村委會進行“二次分配”,其中1228畝進行了平原造林,發展林下經濟;400畝建設了現代化高效果園。
在永二村現代化高效果園裏,一共種植著4個梨樹品種,全部以無公害方式進行生産和管理。果園由村集體經營,村裏還成立了志願者服務隊,為果園義務勞動。為了節水,果園裏還安裝了節水設備。村支書張春生給我們算起了賬:“我這個果園一是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二是志願者服務隊給村委會節省了每月10萬元的人工費;三是果園每年節水近10萬噸。”
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通州區還注重發展高、精、尖農業産業,依託首都豐富的科技和人才資源,發展現代種業,著力打造國際種業科技園區。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規劃面積5萬畝,作為北京打造“種業之都”戰略的重要載體,園區是全國首家由科技部掛牌的國家級種業科技園區,並被確定為農業部和北京市共建的現代農作物種業示範區核心基地、全國農村農業資訊化示範基地和“四化同步”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區,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納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種業園區。
在園區佔地400畝的蔬菜新品種及節水示範基地裏,集中展示和示範了蔬菜的新品種和節水技術。據了解,通過基地示範推廣蔬菜良種,目前園區年銷售蔬菜良種100余萬公斤,年推廣面積400余萬畝,覆蓋全國1000多個市、縣。據工作人員介紹,園區目前採用的節水灌溉模式包括噴灌、管灌、滴灌以及水培技術,與傳統灌溉相比可節水60%。
在隨後的座談會上,林克慶指出,上述4個試點都體現了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代表了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不同模式。他強調,北京市正處於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關鍵期,當前要把“調轉節”作為都市型現代農業的重中之重,紮實推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