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太行山上花果香

  • 發佈時間:2015-05-16 08:31:3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傑

  “原來山上多是荒草,俺們種上果樹後,就變成了花果山。”日前,在太行山脈的河北省靈壽、邢臺、內丘三縣,記者看到這裡條條荒山溝都種上了果樹,農民們正忙著澆水整地。內丘縣北賽村農民閆振國説:“在俺們心裏,這滿坡果樹就是‘搖錢樹’,它讓山綠了、民富了、村美了,現在城裏人都來俺這山溝溝看風景哩!”

  靈壽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志強介紹説,近年來,在各級部門大力支援引導下,昔日的崗坡次地正在崛起“溝域經濟”,當地農民爭相栽下致富樹、綠了荒山溝。

  荒溝栽滿“搖錢樹”

  來到北賽村,記者看到整條溝坡上新栽了核桃、蘋果、板栗樹,順坡而上的微噴管直接將水噴到每一棵果樹,滿溝滿坡綠樹成蔭,再也找不見過去“山上和尚頭,下雨遍地流,有雨就成災,無雨渴死牛”的景象。

  “山坡歸屬還是村民的,合作社負責整治管理,只收取挂果後10%的收益,政府幫助規劃、免費提供樹苗和微噴設施。”內丘縣林業局局長蔡風海説,北賽生態經濟林區涉及周邊村700余戶農民,這裡的溝域經濟由於採取旅遊、扶貧、生態和農民增收相結合的模式,統一整地、植樹、澆水、施肥和分戶管理,農民的積極性很高。

  位於太行深山區的邢臺縣前南峪村,曾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1300多口人每人平均7畝山場。村支部委員王小堂介紹説,在荒山治理過程中,他們始終堅持“先坡後溝、溝坡兼治”,“喬灌草結合”、“川道楊柳青結合、溝坡幹鮮果結合、山頂松橡槐結合”,探索出了“以小流域為單位的溝域綜合治理模式”。

  如今,前南峪村32座山頭、10條大溝、72條支溝的8000多畝山場,全部種了林木,植被覆蓋率達94.6%,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村民致富邁大步

  “林材頭、乾果腰、水果腳、米糧川、林果山。”王小堂説,這民謠也是一條條山溝變成綠色銀行,群眾腰包鼓起來、生活好起來的真實寫照。

  多年來,前南峪村突出抓好資金投入、科技支撐、品種優化、設施配套等方面,幫助村民走上了快速致富的道路。

  “村裏還請來100多位果樹專家,指導俺們嫁接、管理果樹。”前南峪村村民呂二梅説,村裏對原有品種進行了大力度改造,換種高品質、高收益經濟林,栽植各類幹鮮果樹12萬株。在山腳溝谷發展西洋參、紅小豆等高效作物1400多畝。目前,全村共有果樹30萬株,每人平均210株,僅果品一項就每人平均年收入6800元。

  在靈壽縣曹莊村張軍合的核桃林裏,張軍合指著剛剛進入盛果期的核桃樹説:“俺家7口人,這片才4畝的挂果核桃樹,去年就收入了2萬塊錢。今年我又新種了20多畝,挂果後收入能達到10萬塊。”

  目前,靈壽縣已建成1萬畝以上核桃林片區5個,1000畝以上核桃林地52個,核桃林面積達25.3萬畝。進入盛果期的6.5萬畝,年産量達6000多噸,年産值收入達2億元。

  山花爛漫蝶飛舞

  “花兒香、蝶兒舞,山上林果搖,山下汽車跑。”走進前南峪村李愛英家庭旅館,她一邊洗床單,一邊自豪地説:“五一後,來山村遊玩的人多了,農家樂也進入旺季,俺家7間客房已經訂出去了3間。等學生放假了,來俺家住要提前打電話,不然就訂不到房間了!”

  為守護好山綠村美的生態環境,前南峪村不僅砍掉了村辦污染企業,還依託經濟溝綠色果品和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舊址,推進綠色觀光與紅色文化相結合,投資500多萬元改造升級了經濟溝內基礎設施,引植30種國內外新品經濟樹種,建成了美國樹莓、歐洲榛子等7大精品園區,修建了玫瑰園、栗樹山莊等觀光園,每年吸引遊客近4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356萬元。

  “大力實施生態林業建設,有效改善荒坡的水土流失,讓大山深處的農村受到遊客青睞。”閆振國説,按照“綠起來、富起來、美起來”要求,北賽生態林區下一步要建成“旅遊、採摘、觀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示範區,把生態經濟溝建設推向市場。

  河北省委副書記趙勇在太行山區調研時指出,要促進特色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業和休閒養老服務業三産融合發展,把溝域經濟綜合開發和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統籌推進,推進連片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

  讓山區的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既是一項利在當代的民生工程,也是福澤子孫的生態工程。太行山的“溝域經濟”正在寫出圓滿的答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