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了科技種子,不怕今年不豐收!”

  • 發佈時間:2015-05-15 08:33:08  來源:內蒙古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胡日查

  見習記者高敏娜

  “現在,農民衡量田種得好不好,不光只看年頭,還東家比、西家對,琢磨種子有啥區別,別人家用了什麼化肥,現在又流行啥新技術了……”5月13日,剛剛下完入春以來的第一場透雨的興安盟,不少農民聚集在大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院裏,仔細詢問著種子的特性。

  前來購買種子的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原種場一隊農民汪景奎家今年包了50畝耕地,由於都是山坡地,因此要買一些抗倒伏、耐貧瘠的玉米種子。他説:“去年,我家40畝山坡地種了大民3307,每畝産量提高到1500斤,凈收入4萬多。”

  得益於去年的好收成,莊稼老把式汪景奎家新蓋起90平方米的房子。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深知種地要靠科學技術的道理,不僅支援讀大學的兒子選擇農學專業,今年又在承包的50畝地裏劃出20畝試種新品種。“如今種地得舍得投入,尤其是在新品種、新技術上更是不能省,有了適合山坡地的‘科技’新品種,不怕今年不豐收!”汪景奎説。

  “老品種每埯得播一把,這些新品種一埯就播一粒,新品種不僅出芽率高,而且芽勢也強,抗旱抗寒抗倒伏,産的玉米不但粒深軸細棒大,還沒黑穗病。”內蒙古大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尹成偉介紹説,作為我區首批入選農業“育、繁、推”一體化大型種子企業,大民種業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在興安盟建有3個科研基地,近年來,育成自主智慧財産權品種27個,已累計推廣種植4000多萬畝,為農民增收40多億元。

  “玉米種植肯定是要朝著機械化方向發展的,我們育種研究的側重點也在這方面。要培育出適合機械化種植的種子,不僅要保留米質優、産量高、抗倒伏等特點,還要耐密植、早熟、脫水快才行。目前,有3個品種正在國家試驗田參加試驗,就是為了讓農民儘早用上這些少費心思多打糧的種子。”尹成偉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