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開發商集體向一線城市“回歸”

  • 發佈時間:2015-05-14 15:31:49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概述:

  從2014年2月以來,國房景氣指數基本呈現出持續下行的趨勢,並且一直處於“不景氣區間”,據德佑鏈家市場研究部監控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國房景氣指數僅為93.11,主要是由於開發投資、新開工、購地量等供應指標較為低迷,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從2014年開始,開發商漸漸地把視角從三四線城市轉向了一線城市,尤其以一些全國性的大型房企最為明顯,如招保萬金。

  一線城市率先回暖

  據德佑鏈家研究部監控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各級別城市中,只有一線城市的成交均價是上漲的,為19519元/平方米,較2014年全年相比上漲1.4%,而二線城市的代表在2015年第一季度的成交均價為9700元/平方米,較2014年全年下跌13%,跌幅超過一成,而三四線城市更為明顯,從2014年的基礎上持續下跌,2015年第一季度成交均價僅為6779元/平方米。

  三四線城市供過於求

  以從三四線城市中選取的案例——東莞、濰坊、包頭和常州四個城市為例,其中有三個城市2015年第一季度的土地供應量都要遠遠超過樓市成交量,尤其以濰坊最為明顯。德佑鏈家研究部監控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濰坊全市供應的住宅類用地,其土地的建築面積為270.1萬平方米,而濰坊市第一季度的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僅為67.5萬平方米,供應土地的建築面積是成交量的4倍,遠遠大於市場的需求量;此外,常州在2015年,全市住宅類用地的建築面積供應量為289.3萬平方米,商品住宅的成交面積為158萬平方米,兩者相差131.3萬平方米;東莞的兩者之差也有77.3萬平方米,三四線城市的土地供應量過大,而區域內的需求量根本無法消化。

  從開發商來看,如招保萬金四大全國性房企,近年來的銷售業績也逐漸在一線城市強化,德佑鏈家研究部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招保萬金在一線城市的銷售金額共計240億元,佔比銷售總額的15%,而2013年和2014年分別僅有11%和12%。

  一線城市拿地佔比持續上漲

  從2012年開始,開發商在一線城市的購地面積佔比逐漸加大。德佑鏈家研究部監控數據顯示:2012年-2015年4月,開發商在一線城市的拿地面積佔比分別為1.5%、1.9%、2.5%和2.7%,從2014年開始增幅明顯,而2015年以來開發商在一線城市的拿地佔比甚至為2012年佔比的兩倍。

  從成交的住宅類用地的建設面積來看,德佑鏈家研究部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住宅類用地的成交面積為12814萬平方米,2014年為53528萬平方米,2014年環比2013年下跌45.6%。儘管如此,但從2014年開始,房企在一線城市的拿地動作不斷,並且多以“高溢價”拿地。如在北京首創奪得中關村永豐地塊,樓板價高達4.3萬元/平方米,上海則有華潤聯合華發70.52億元奪得閘北高新技術服務園區地塊,樓板價達3.5萬元/平方米。

  以大型房企招保萬金為例,德佑鏈家研究部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招保萬金在一線城市的新增的住宅和商辦類用地,合計建築面積82.4萬平方米,佔比總量的25%,而2013年和2014年佔比分別僅為15%和14%,可見,2015年,其佈局方向明顯。尤以招商地産最為明顯,2015年在一線城市新增的住宅及商辦類用地為16.9萬平方米,佔比85.6%,而在二線城市還未有新的土儲,三四線城市的新增土儲僅為2.8萬平方米,佔比僅為14.4%。

  上海為一線城市宅地成交主力

  在一線城市中,據德佑鏈家研究部監控數據顯示:2015年1-4月,北上廣深成交的住宅建築面積分佈為124萬平方米、184萬平方米、46萬平方米和4.7平方米。上海純住宅用地的成交量最多,對於滬上而言,自2014年以來,閩係房企扎堆進入上海,此外像碧桂園這類深耕三四線的房企也開始進軍上海等等。

  閩係房企再度逆襲

  近年來,上海土地市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閩係房企的異軍突起,從2013年開始,一大批福建房企進軍上海,如陽光城、正榮、融信等,在2014年達到最大化,部分房企甚至為了在上海奪得發展機會,不惜一切拿地,押寶一線城市。事實證明,這是明智之舉,陽光城發佈的2014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138.94億元,同比增長86.64%;凈利潤13.17億元,同比增長110.28%。4月16日,大名城以50.76億元斬獲上海浦東新區唐鎮2幅11萬方宅地。

  碧桂園首次進入上海

  4月29日,碧桂園以6.1億元奪得嘉定區徐行鎮02-05地塊。從2014年以來,碧桂園已經開始轉移發展方向,開始在一線城市尋求一席之地,據德佑鏈家市場研究部監控數據顯示:自2014年,碧桂園在一線城市陸續開始出現拿地動作,儲備最多的為廣州,2014年至今,碧桂園在廣州奪得3幅地塊,上海1幅,均為住宅用地。

  專家觀點:

  德佑鏈家市場研究部總監陸騎麟表示:房企從三四線城市向一線城市轉移的目的就是為了多盈利。對目前而言,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産市場已經到了非常飽和的程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由於人口外流,潛在的需求極為有限,從而導致其房地産市場供過於求,房價持續低位,市場難以復蘇;另一方面,對三四線城市來説,城市土地過多,雖然價格便宜,但開發商的儲備量大,土地閒置的話還需要向政府交錢,反而是個負擔,開發的話又面臨庫存量大,去化慢等問題,資金回籠速度過慢。

  陸騎麟還表示,對於一線城市來説,儘管今年以來,土地成交量偏少,但最終的成交價格並不低,在一線城市率先回暖的情況下,開發商對一線城市的房地産市場仍然具有很大的信心,儘管地價逐年升高,但至少不用擔心開發會無處銷售的問題,而且,隨著一線城市土地可供應量的逐漸減少,土地資源尤其是純宅地資源越來越稀缺,搶到就是賺到,在一線城市人口吸附力強、需求量大的情況下,一線城市的土地更容易賣出高價,抵抗風險的能力也更高。相比之前,目前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産市場已經趨於平淡,而一線城市的土地競爭只會愈演愈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