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東五成食源性疾病由微生物引發 生食海鮮不可取

  • 發佈時間:2015-05-14 09:54: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廣東五成食源性疾病由微生物引發)

  2014年廣東省一半的食源性疾病由微生物引起。日前,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黃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5月,廣東進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門氏菌兩種主要致病菌的繁殖高峰期,呼籲大家注意飲食安全。

  生食海鮮不可取

  凡是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病原體使人體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統稱為食源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含有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的食品可導致腹痛、噁心甚至癌症等200多種疾病。

  每年5至11月是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多發季節,最典型的症狀是腹部陣發性絞痛。“廣東省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系統的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廣東省50%的食源性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這比有毒植物、化學物和有毒動物引起的總起數還多。”黃瓊説,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廣東省食源性疾病暴發的首位微生物致病因子,因為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細菌,其自然生存環境為近海岸和海灣的水域,主要通過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産品傳播,愛吃海鮮的廣東人要注意預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如何對付副溶血性弧菌?黃瓊表示,這種菌耐熱性並不強,加熱至90℃左右、1分鐘內即可被殺滅。生食海産品是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最直接的途徑。其次,加熱不充分也會引起感染。另外,烹調好的食物盛于被污染的容器內或使用被污染的廚具再加工其他食品時,易引起污染。

  食物製作工具可傳播病菌

  除了副溶血性弧菌,廣東食源性疾病的另一大幫兇是沙門氏菌。黃瓊介紹,在我國內陸地區,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屢居首位。據資料統計,在我國細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門氏菌引起。該致病菌在環境中廣泛存在,肉類、雞蛋和新鮮果蔬等極容易被其感染,花生醬等商業化食品也同樣存在被感染的風險。

  此外,食物加工製作的過程中也可能存在沙門氏菌交叉污染,如刀、砧板、購物籃或者廚師的手被沙門氏菌污染後可傳播至其他食物,對砧板等製作食物的工具未作殺菌處理同樣會引起感染。“在肉類食品處理前後,應認真清洗手、砧板、刀具的表面,並要分開處理和保存生、熟食品。”黃瓊提醒,今年廣州可能進入“最熱年”,氣溫持續較高將更有利於這些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此人們應多加注意飲食衛生,以防病從口入。(記者 曹斯 實習生 李霄 通訊員 粵康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