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投資者擁抱中國牛市 英報:再不進來就落後了
- 發佈時間:2015-05-14 08: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參考消息網5月14日報道外媒稱,直接投資于中國股市的資金額度意外大幅增長,因為境外投資者選擇經過實踐檢驗的方式來參與上海和深圳的牛市。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13日報道,銀行家和律師們本來預計“滬港通”的推出將會降低投資者使用現有機制的興趣。“滬港通”于半年前啟動,是首個將中國內地與外部世界連接起來的市場機制。而在直接投資額度機制下,投資者要麼自己向中國政府申請額度(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麼花錢使用其他人的額度,比如他們所在銀行的額度。
但中國股市飆升吸引投資者紛紛涌入,尤其是外國基金公司,它們可能還沒有以中國市場為基準,但如果不設法跟隨中國股市上漲並分享溢出效應,它們的業績就可能落後於他人。
儘管近日出現了回調,但上海市場在過去6個月裏仍上漲了76%,同時深圳市場上漲了80%。在創紀錄交易量的幫助下,香港市場最近大漲,半年來累計上漲了16%。
“滬港通”機制所涵蓋的公司數量有限,而且境外投資者購買的股票還存在所有權問題,這讓許多投資者仍願意使用配額機制。
然而,更長期來看,市場參與者預計隨著“滬港通”不斷拓展,將有更多機構投資者和其他投資者使用這一投資渠道。與深圳交易所的連通渠道預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開放。深交所是許多科技集團和初創公司的上市地。
“人們正在觀察滬港通,並且這樣思考‘投資者正在進入,中國正在開放,我們需要在熱潮到來前進入’,”高偉紳律師事務所(Clifford Chance)專注結構性投資基金業務的合夥人馬克·希普曼(Mark Shipman)説。
滬港通還為投資者提供了他們在其他地方可以獲得的那種幾乎匿名的投資渠道。這一點與QFII不同,獲准QFII資格意味著投資者會為外界所知,交易決策也會被追蹤。
興業銀行的盧瓦索形容中國代表著“一種趨勢,並不僅僅是一個熱門話題”。 “如果你是地中海俱樂部(Club Méditerranée)的投資者,你現在知道復星(Fosun,今年2月收購了這家法國度假村集團)了,”他説,“並不是每一項中國資産都像阿里巴巴(Alibaba)那樣在紐約上市——投資者最終必須到香港和中國內地來。”
中新網5月7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道,滬港通開通,除了為港股市場帶來一番新景象外,長遠亦將對香港本地商廈租務市場帶來一定影響。
據世邦魏理仕及大和資本最新合作研究的報告透露,滬港通的出現,有望為香港金融行業注入新動力,長遠有助推動金融業擴張,並帶動本地甲級商廈市場。
滬港通有助內地企業拓展業務
該報告指出,滬港通令香港股票買賣、財富管理及部分專業服務的需求增加,而香港作為亞洲金融及專業服務中心角色亦隨之得到加強,長遠將吸引更多國際企業擴充其在港業務,商廈市場因而受惠。
此外,基於現時部分中國銀行及金融機構逐步將焦點轉移至海外市場,而滬港通的落實,正有助這些中資機構在港拓展金融業務,故會增加對香港商廈的需求,並對核心商業區的租金起到推動作用。
內地企業在港商廈承租比例續升
另外,報告又提到過去中資機構在港承租比例有持續上升趨勢。據報告顯示,在去年25幢位於中環、上環及金鐘甲級商廈中,中資機構的承租率就達到19%,較2008年所租用的樓面面積上升7%至約260萬平方尺。
報告預料未來中國會推出更多政策,進一步提升金融市場的活躍度,並增加了內地金融機構對香港商廈的需求,將吸引更多中資機構進駐香港,估計在2至3年內有關比例將擴大至23%。
不過對於未來商廈租金走勢的預測,該報告則沒有提及。但據世邦魏理仕香港、澳門及台灣研究部主管陳錦平透露,基於現時香港商廈空置率仍然維持較低位,且市場供應有限,故預計全年甲級商廈租金可達10%至15%升幅。
中新網5月5日電 香港《商報》5日刊文稱,滬港通很快就滿半年,A股持續的火爆行情,動輒逼近兩萬億(港元,下同)的成交,已經讓人們逐漸忽視了滬港通的存在。然而考諸盤面會發現,內地兩市本輪行情之所以能發起,並持續到現在,都和滬港通息息相關。
文章摘編如下:
價值投資漸成風氣
內地推動股市對外開放,其中心思想不僅僅是為了吸引境外資金激活內地股市,而更重要的是為了通過吸引境外資金介入,讓國際成熟市場的價值投資理念主導內地股市,使得內地股市逐漸成為經濟的晴雨錶。而從過去接近半年的市場表現看,內地股市確實出現了價值投資的主線。
奇跡的一幕出現在上週一(4月27日),盤面上,央企合併概念全面爆發,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海油服、中國電建、中國衛星、中國遠洋、中遠航運、中海集運、中海發展、招商輪船、中國一重、中國國航、寶鋼股份、武鋼股份等集體漲停。這樣壯觀的場面是以前罕見的。
更奇跡的是,當日盤面表現明顯打破了以往的慣例。以前只要出現“兩桶油”暴漲的情況,市場就會解讀其為市場主力拉高掩護出貨,大盤就會出現劇烈震蕩甚至深幅回落。但當日“兩桶油”雙雙漲停,但市場上再也見不到市場由此見頂的評論。
而當日大盤的表現也説明市場變了,儘管監管層近日加大擴容節奏,又提出將嚴查市場違規,但當日內地兩市卻繼續“裸奔”。這説明,內地股市風氣變了,理念也變了,價值投資理念得到市場的認可。
股市投資理唸有了變化
“兩桶油”當日雙雙漲停之所以沒有引發市場的震蕩,是因為本輪牛市中,大盤藍籌股一直有不俗的表現。
筆者統計去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啟到上週一大盤藍籌股的升幅發現,滬港通的開啟引發了市場投資理念的變化,原來一直備受冷落的大盤藍籌,在滬港通開啟之後受到了主力資金的追捧,總體表現跑贏大盤。
從去年11月17日到上週一,上證綜指累積升幅為83%,而在此期間中國石油的升幅為87.34%,中國中鐵的升幅竟然達到400.23%,中國鐵建的升幅為285%,中國一重的升幅為226.8%,中海集運的升幅為221.5%,中海發展的升幅為115%,招商輪船的升幅為153%,中國電建的升幅為243.5%,中國遠洋的升幅為206%,中遠航運的升幅為135%。在大盤藍籌股中,只有中國石化、中海油服的升幅跑輸大盤。
儘管近日大盤藍籌股出現一定的調整,但總體表現仍比較強。從去年11月17日到今年5月4日,中國中鐵仍保持400%以上的升幅,中國電建仍有387.8%的累積升幅,中國鐵建有279%以上的升幅,中國遠洋有226%的升幅等等。
而這個變化,應該是與滬港通的開啟分不開的。國際資本借助滬股通進入上海股市,主攻目標就是大盤藍籌股。而大盤藍籌股賺錢效應也讓內地主力機構加大了對大盤藍籌股的持倉比例。所以,大盤藍籌股的春天不是偶然的。
市場出現兩條主線
上證綜指推進到4500點之際,監管層開始頻頻示警。4日兩大權威官方媒體再度提示風險,一度引發市場重挫,但在強力買盤介入下,大盤很快收復盤中失地。而從今年2月26日至今,管理層已經7次示警,連中國證監會主席都親自上陣明確提示風險。近期監管層更用行動為市場降溫,上個月竟然為55家公司發出上市的“準生證”。但監管層為市場降溫的目的都沒有達到,兩市大盤依舊瘋狂。
股市之所以能如此強勢,是因為內地股市形成了兩條主線,一是通過炒作創業板來追求投資價值,一是通過拉抬大盤藍籌股來形成投資價值。兩條主線輪動,就使得大盤漲的時候氣勢如虹,跌的時候因為有了主心骨而不會出現恐慌。
在目前股市中,投機風氣逐漸得到一定的遏止,而價值投資風氣還有伸展的餘地,因為大盤藍籌股仍然是相對的價值洼地,這會使得本輪行情意猶未盡,還有好戲可看。(子木)
【延伸閱讀】英媒:中國擬擴“滬港通”交易紐帶 刺激投資需求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道英媒稱,中國監管者將允許內地公募基金在上海和香港之間買賣股票,以在投資者對最近推出的“滬港通”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擴大其交易量。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7日報道,“滬港通”不僅使全球投資者無需特許就能夠交易上交所股票,還使許多內地投資者首次可以買賣港股。但目前,雙向投資需求均未達到“滬港通”推出前的市場預期。
中國證監會27日稱,將擴大“滬港通”的範圍,允許內地公募基金加入這個推出已有4個月的交易渠道。目前,“滬港通”僅對資金雄厚的個人投資者開放,分析人士認為,其中的許多投資者已經找到其他的境外股票交易渠道。
自去年11月中旬以來,全球基金已通過“滬港通”購買了200億美元的上交所股票,這個規模還不足現有配額的一半。許多分析人士最初預測,“滬港通”推出後,現有配額將在幾天內用完。
中國內地投資者對南下的“港股通”需求依然疲軟,“滬港通”推出以來,內地投資者累計購買港股不足50億美元。
此前,公募基金只能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購買境外股票。加入“滬港通”將為公募基金投資境外提供便利,這也是中國推動其金融市場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努力之一。
截至今年2月底,中國公募基金管理的總資産達到4.8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7800億美元)。自2007年中國股市泡沫破裂以來,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基本停滯,但隨著內地股市回暖,最近幾個月該行業也呈現復蘇態勢。
港交所也已採取措施推動北上的“滬股通”,包括修改規則,為大型機構基金使用“滬港通”提供便利。
【延伸閱讀】港媒:中國內地即將啟動滬港通賣空交易
參考消息網2月24日報道英媒稱,按照滬港通機制,從下月開始,境外投資者將首次能夠賣空中國內地股票,這是中國監管機構開放股市的最新舉措。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23日報道,港交所發佈通知稱,滬港通賣空交易將於3月2日啟動。
關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專家兼作家侯偉表示,這是第一次有一項明確的機制允許外國人賣空中國內地股票。
然而,中國打算對此實行嚴格的限制。賣空股票是指,投資者預期某家公司的股票價格會下跌,於是借入股票賣出,然後再以便宜的價格買入歸還。
港交所稱,在每個交易日,單只滬港通股票的賣空比例不得超過該股票總股本的1%,連續10個交易日的單只滬港通股票賣空比例累計不得超過該股票總股本的5%。
中國證券專家卡爾·沃爾特説:“限制非常嚴格,賣空交易不管是作為市場指標還是對市值的影響都會非常小。”
在去年滬港通機制啟動之前,只有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才能通過中國證監會管理的配額機制購買中國證券。
滬港通允許境外基金和香港個人投資者直接通過港交所買賣上交所的股票。雖然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監管機構此前都曾宣佈將允許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賣空股票,但一直未宣佈啟動日期。
中國內地投資者從2008年開始可以賣空股票。當時,世界各地的許多交易所限制這一交易,原因是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産以後擔心股市波動。
侯偉表示,賣空交易往往名聲不好,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它會引起股市的大幅波動或暴跌。實際上,中國政府正是在其他國家取締賣空交易時宣佈啟動國內的賣空計劃。
雖然滬港通機制在去年11月推出時,被許多分析人士認為是一項重大變革,但在投資者當中並不像預期的那麼受歡迎。
從香港流入上海的每日投資限額為130億元人民幣,但需求一直遠低於限額。分析人士將這種狀況歸因于行政和監管因素,例如把首次公開募股(IPO)排除在滬港通之外,但對其長期潛力仍很樂觀。 侯偉説:“儘管有局限性,但我認為滬港通是一大成功。這些局限性是一開始大家就知道的,所以沒有人會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