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帶你了解地震烈度圖

  • 發佈時間:2015-05-14 05:59:0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地震時的自救常識

  中國地震局日前發佈的尼泊爾8.1級地震烈度圖顯示,本次地震9度及以上的極災區面積約為7400平方千米,全部在尼泊爾境內。這也就是説,該區域受災最嚴重,最需要得到外界的救援。

  不僅是針對尼泊爾地震,汶川地震以來,每逢有較高震級地震發生,中國地震局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發佈地震烈度圖。不少人會問,地震烈度圖到底有什麼作用,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烈度圖有什麼用

  “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估計出烈度分佈,對於正確地判斷災情和部署救援力量,可謂生死攸關。”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高孟潭説。

  此次尼泊爾強地震,震中位於博克拉。隨著越來越多的救援人員抵達博克拉,人們發現,這裡的受損情況在很多方面還不如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一個看似理所當然的假設是:震中肯定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救援應該集中于博克拉。

  類似的情形在我國汶川地震中也發生過。當時,中國沒有及時的烈度速報資訊。“5·12”當天,大多數人的目光被完全吸引到震中——汶川映秀鎮。因此,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初期,主要力量都集中在了汶川,而受損最嚴重的卻是北川縣城。

  為何地震中最“受傷”的地方卻不是震中呢?這要對震級與烈度有一個區分。高孟潭説,烈度與震級不同,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而烈度則反映的是地震的後果,是衡量地震影響和破壞程度的一把“尺子”。

  “一般而言,離震中越近,烈度值越大;離震中越遠,烈度值會越小。”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孫柏濤解釋説,“但由於不同地方地質條件不同,地震波從震中傳播出來後,對各地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因此地震烈度分佈圖並不是以震中為圓心、從內向外烈度逐漸降低的同心圓”。

  從中國地震局發佈的尼泊爾8.1級地震烈度圖上可以看到,此次震中並不是烈度最大的地方,在震中的東南方向,有一片區域的烈度達到了10度,加德滿都正處於這片區域。同時,由於加德滿都存在大量未經設防的磚混結構,而且墻體厚度較薄,抗震能力差,比我國通常意義上的B類結構的抗震能力還要差。因此,也不難理解加德滿都受破壞情況比震中博克拉更大。

  孫柏濤説,地震烈度圖不僅可以為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依據,為地震災害經濟損失評估奠定基礎,為災區恢復重建規劃提供科學依據,而且對地震破壞研究等也有重要作用。“通過多次災害烈度圖規律總結,若再次地震,能迅速判斷災害輕重程度,弄清楚烈度衰減關係,對今後抗震設防標準是一個檢驗和改善。”

  地震烈度怎樣評定

  既然地震烈度圖如此重要,那麼烈度圖又是如何繪製出來的呢?

  “地震烈度的等級劃分、評定方法與評定標誌,各國不盡相同。”孫柏濤説。我國評定地震烈度的《中國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將烈度劃分為Ⅻ度,其中,Ⅰ~Ⅴ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覺為主;Ⅵ~Ⅹ度以房屋震害為主,人的感覺僅供參考;Ⅺ、Ⅻ度以房屋破壞和地表破壞現象為主。按這個烈度表的評定標準,一般而言,烈度為Ⅲ~Ⅴ度時人們有感,Ⅵ度以上有破壞,Ⅸ~Ⅹ度破壞嚴重,Ⅺ度以上為毀滅性破壞。

  也就是説,地震烈度是以人的感覺、器物反應、房屋等結構和地表破壞程度等來進行綜合評定的。然而,評定地震烈度的相關數據又如何獲得?

  “烈度圖繪製是多學科一起工作的結果。”孫柏濤説,“首先地震發生後我們要知道震源在哪,斷層是哪條,什麼走向,怎麼破裂。飛機、衛星遙感宏觀判斷,但這只能在8度區看得很清楚,7度區須由科技人員通過現場調查予以評定。”

  比如,在蘆山地震中,中國地震局一方面結合震中定位、近場強震記錄、震源機制、余震空間分佈、發震構造調查、遙感影像分析等科學數據與手段,預估震害分佈情況;另一方面,在地震發生當天便派出了330人的現場工作隊,累計行程3萬多公里,對災區的房屋、建築、生命線工程進行了全方位調查,對災區的233個滑坡點和126個居民點進行了衛星遙感影像的災害解譯,最終確定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佈。

  尼泊爾8.1級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現場工作隊立即派出7個調查小組,對西藏境內震區10余個縣近200個點進行實地調查。高孟潭非常感慨地説:“西藏地區高寒缺氧,現場工作隊非常辛苦,他們的努力對烈度圖的形成功不可沒。”根據烈度圖,烈度達VIII度的重災區主要為聶拉木縣樟木鎮、聶拉木鎮,吉隆縣吉隆鎮、薩勒鄉、定日縣絨轄鄉,為救援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指導。

  呼喚國家地震烈度速報系統

  汶川地震之後,中國地震局在烈度速報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開始在大地震後第一時間公佈烈度速報資訊。如今年4月15日,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發生5.8級地震,兩天后的4月17日便發佈了地震烈度圖,貴州劍河縣發生5.5級地震也在震後第3天發佈地震烈度圖。

  然而,不容否認的是,《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進展緩慢。2010年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指出,到2015年,將在人口稠密和經濟發達地區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報網,20分鐘內完成地震烈度速報。也就在這一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系統的研究與示範應用”啟動,《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及預警工程》項目建議書第二階段編寫啟動。

  2013年,中國地震局發佈消息稱,《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進入發改委立項程式,計劃投入20億元,用五年時間建設覆蓋全國的由5000多個臺站組成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實現全國範圍地震烈度速報和覆蓋華北地區、南北地震帶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新疆西部地區的地震預警。

  然而,時至今日,《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仍然處在“為後期實施積累經驗”的階段。今年1月22日,中國地震局發佈的簡易烈度計地震預警示範項目2015年度實施方案提出,擬先期在京津冀、福建沿海及川滇交界地區構建由現有測震臺站、強震動臺站及新建烈度觀測站組成的綜合地震預警觀測網路,在地震預警成熟技術的基礎上吸納相關新技術,形成預警示範區內地震震後5至10秒發送地震預警資訊、5至10分鐘産出儀器烈度速報分佈圖的能力。

  多位地震專家呼籲,我國是地震多發國家,應及早啟動《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