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300多郵政報刊亭加速觸網

  • 發佈時間:2015-05-14 02:36:17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沙晚報記者 張懷中

  經過路邊的郵政報刊亭,你會停下腳步,去購買最新出版的報刊雜誌嗎?

  在報刊亭買一份報紙、購一本雜誌,曾是很多人的生活習慣。然而在網際網路時代,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人們閱讀習慣、消費方式的轉變,昔日生意紅火的報刊亭如今處境尷尬。

  由於失去市場,曾經以售報為生,被稱為“第七十三行”的流動報販已基本在長沙消失。而被稱為城市名片的郵政報刊亭,也遇到了經營上的諸多煩惱。

  記者從長沙郵政報刊零售公司獲悉:全市300多座郵政報刊亭的報刊零售量平均下降了兩至三成,在“主營業務”出現大幅波動之時,被稱為城市文化符號的報刊亭正加快“轉型升級”,在城市生活中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

  記者走訪

  每天的報刊收入出現了下滑

  昨日,記者在長沙火車站、汽車西站等地看到,前些年隨處可見的報販已基本看不到了。

  今年52歲的周輝曾經做了8年報販,他表示因為沒有了顧客,他兩年前就已轉行。不光是流動報販,今天就是郵政報刊亭經營也遇到了難題。

  一個個位於街頭巷尾的報刊亭,依然擺滿了各類報紙和雜誌,但多數是“擺得多,賣得少”。由於買報的人越來越少,對於報刊亭經營者來説,僅靠賣報的收入難以支撐報刊亭的運營和生活的開支。

  “現在報刊雜誌好賣嗎?”對於陌生人提出的這樣的問題,位於三湘南湖燈飾城附近的郵政報刊亭的經營者頭也不願意抬,直到記者掏錢提出買報紙,她好久才回一句:“每天的報刊收入出現了下滑,至少減少了三成。”

  “哪一種報紙最好賣?”“沒有好賣的報紙,大多每天只能賣幾份。”從城東到城南,記者在長沙走訪郵政報刊亭,一眾報刊亭經營主的反映都差不多,那就是隨著人們閱讀習慣、消費方式的轉變,如今的“報刊零售生意”已經大不如前。

  “以前僅《參考消息》一份報紙,遇上國際時事熱點事件,一天可以銷售近百份。”

  “一個亭點有幾個人值守?能賺多少錢?”

  “收入微薄,利潤只有25%左右,養活一個人都難。報刊亭工作辛苦,離不開人,一個人確實守不過來。但我們也沒有辦法,有時只好請家人幫忙搭下手。”

  生存現狀新業務難抵老業務流失,報刊亭進退兩難

  對於報刊亭經營者而言,很多只是在勉強維持。長沙郵政報刊零售公司亭點部主任黃宏彤介紹,目前,全市300多座郵政報刊亭的報刊零售額平均每家每月在4000元左右,與三年前相比,下降了兩至三成。

  “這個是平均數,就報刊整體而言,報紙銷量下降較多,而雜誌就較為穩定,而對報刊亭來説,差異性也很大,一些位於學校、醫院附近的亭點,收入會好一些,而位置偏遠的亭點,每月的報刊零售額還遠遠趕不上平均數。”

  隨著“報刊零售生意”的快速冷卻,在郵政部門的引導下,報刊亭經營者正在大力發展多种經營,進行“自救”,在提供打火機、檳榔、飲用水,列印彩票、代售電話充值卡等傳統便民服務之外,郵政報刊亭還推出代收、代投快件,代收電話費、電費、水費,以及提供電動自行車和手機快捷充電、自行車充氣等便民服務。

  一些位於公園景點附近的郵政報刊亭,還把經營轉向文化創意方向。如位於岳麓山登高路的郵政報刊亭就嘗試售賣本土紀念品,如手繪星城風光明信片等。

  然而,在主營業務逐漸縮水之時,這些新拓展的服務還剛剛起步,不太成熟。對於報刊亭的經營者來説,雖然便民服務項目不斷增加,但還沒有哪一塊新業務,能代替正在減少的報刊零售業務。

  存在意義是去是留網友觀點碰撞,長沙街頭需要文化星光

  報刊銷售紅火的歷史已經遠去,在新時期之下,郵政報刊亭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在當下風起雲湧的網際網路經濟浪潮之下,這樣的問題已經很尖銳。

  對此,今年鳳凰網進行了調查,在“報刊亭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個調查問題投票中,87.5%的網民認同報刊亭仍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有12.5%的人表示反對。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白岩松也提交了有關“將報刊亭升級為城市報刊文化亭”的提案,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大力扶持報刊亭,將其打造成城市文化地標。

  報刊亭是城市文化的名片,也是流動的人文風景。一個報刊亭一般在10個平方米以內,但這個空間卻蘊藏著豐富的精神世界——它銷售的報紙、雜誌種類多達200-300種。而且,報刊亭還是人民日報、湖南日報、長沙晚報等各級黨報黨刊零售發行的重要平臺。地處中部的長沙,居民素有讀報買雜誌的傳統,報刊亭經營規模處於全國第五位,僅排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之後。對於長沙人來説,一座城市,既需要閃爍的霓虹燈,也需要文化星光的點綴。留住街頭一抹書香,也是留住一座城市的回憶……

  未來出路

  加快向網際網路方向融合

  整合資源平臺化運營

  “雖然人們閱讀習慣、消費習慣已經改變,但學生、老人等一些群體的文化需求還很強烈,報刊零售還是有一定的市場。”

  長沙郵政報刊零售公司經理唐炯告訴記者,長沙本土動漫原創文化較為流行,與之相對應的是,大中專學生對動漫文化讀物的消費需求就很旺盛。這也是長沙報刊消費的一大特色。

  其實,今天報刊亭的功能已不局限于單一的報刊售賣。它們更像是區域性的綜合便民服務站,售賣文化産品之餘,還經營著自行車打氣、代繳水電費、代收快件、義務指路等多項便民服務。點綴在大街小巷的各種報刊亭,仿佛文化生活的“神經末梢”、社會生活的“情感驛站”,折射出社會的表情,傳遞著城市的溫度。這樣的功能,無疑也正是報刊亭“轉型升級”,在城市生活中重新尋找自己定位的關鍵。

  郵政部門介紹,長沙郵政報刊亭將加速向網際網路方向轉型,並將整合資源,進行平臺化運營,如在快遞服務方面,將加快智慧取件箱等便民裝備在報刊亭的安裝、普及,進一步拓展報刊亭的快遞代收代遞功能。

  與此同時,將加快報刊亭在空白地區的布點,在長沙二環線以外、新建城區,新設一些報刊亭,為市民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