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培育外貿新優勢 邁向貿易強國

  • 發佈時間:2015-05-13 15:31:1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陳光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這既是鞏固貿易大國、建設貿易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選擇。

  在業內流傳已久的有關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國字號文件終於浮出水面。5月12日,國務院公佈《關於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鞏固貿易大國地位,推進貿易強國進程,努力提高新興市場、中西部地區、一般貿易、服務貿易和品牌産品在我國外貿中的佔比,力爭到2020年,外貿傳統優勢進一步鞏固,競爭新優勢培育取得實質性進展。

  由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對外貿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2013年躍升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對於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加強與世界經濟融合發揮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今年以來,複雜嚴峻的外貿形勢一直令業界“愁眉不展”,3月份出口更是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降幅。已經連續三年未能完成預期目標的中國外貿,今年是否能實現6%的同比增長目標仍存疑慮。在這樣的背景下,《意見》的公佈既是給外貿人提振信心,又是為中國外貿指明未來前行的方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就此表示,當前,中國出口競爭演變存在一個關鍵時期,這主要由中國的變化所決定。“這麼多年支撐我們勞動密集型産品國際競爭力的基礎因素就是勞動力成本,但如今我們的比較優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要想讓中國重新在全球開展競爭,關鍵是要實現中國出口競爭力的升級,在技術、資本密集型産業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在這方面,政府的戰略引導、營造環境、必要的産業扶持都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意見》指出,今後一段時期,外貿發展既面臨重要機遇期,也面臨嚴峻挑戰,傳統競爭優勢明顯削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必須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努力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這既是鞏固貿易大國、建設貿易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選擇。《意見》表示,要大力推動我國外貿由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努力實現五個轉變:一是推動出口由貨物為主向貨物、服務、技術、資本輸出相結合轉變;二是推動競爭優勢由價格優勢為主向技術、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三是推動增長動力由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轉變;四是推動營商環境由政策引導為主向制度規範和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轉變;五是推動全球經濟治理地位由遵守、適應國際經貿規則為主向主動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轉變。

  以創新為本

  對於如何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意見》分別從推動外貿結構調整、加快提升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全面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水準、努力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新格局、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完善政策體系等方面作出了詳細説明。

  隆國強認為,培育外貿新優勢要以創新為本,無論是勞動密集型産業還是資本技術密集産業,都要更加注重創新。“把從過去依靠低成本國際競爭的優勢迅速地轉向依靠品質、技術、服務、品牌,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優勢。這裡面既有技術的創新,也有商業模式的創新。”《意見》強調,要繼續鞏固和提升紡織、服裝、箱包、鞋帽、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産品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強化電力、軌道交通、通信設備、船舶、工程機械等裝備製造業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的綜合競爭優勢,著力擴大投資類商品出口。進一步提高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等進口,穩定能源資源産品進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費品進口,引導境外消費回流。

  同時,《意見》表示,加快培育外貿品牌。研究建立出口品牌統計制度,採取多種方式,加大中國品牌海外推介力度。

  隆國強認為,當前,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面臨良好的戰略機遇。“我們的比較優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並不是中國從此沒有出路了,恰恰相反,原來支撐我們低成本競爭的優勢確實在削弱,但支撐升級的優勢在逐步顯現。比如説人口紅利,現在從數量紅利變成了品質紅利,有的人説是人口紅利變成了人才紅利。”

  他表示,中國經過多年發展形成的完整的製造業、服務業的産業基礎和配套能力,再加上國內巨大的市場,都是下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