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聚焦 眾創空間的喜與憂
- 發佈時間:2015-05-13 09:37:3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郭俊傑剛剛搬進辦公室不久,會議桌子還沒擺放好,見記者進來,連稱“不好意思”,忙不迭擦桌子,擺凳子。“我們新近招了不少人,原來的辦公地方不夠了,這裡為我們提供了兩間辦公室,免費的。”郭俊傑説的“這裡”,指的是位於上海長寧區的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基地。短短3年時間,這個眾創空間就扶持了109個大學生創業項目。
眾創空間什麼樣
創業項目讓人耳目一新,免費辦公場地供不應求
2010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創辦了這一基地,他們稱為“創業苗圃”。
“苗圃”是這樣的場景:一個大辦公室,擺著一排排桌子,桌旁有許多青年在用電腦工作。“他們都是創業的大學生,公司還很小,一般只有2到3個人,這裡免費提供場地、無線網路、辦公桌椅、辦公位置,還有複印、傳真、會議等商務服務,創業青年基本是拎包入駐。”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科技園區産業發展部經理安貞燦介紹。
郭俊傑與田群琦合作創辦的上海黃豆網科技公司也曾在公共辦公區域辦公,最近,公司快速發展,員工由去年11月的幾個人擴張到了30人,於是,他們申請搬進了獨立的辦公室。
“公共辦公區一般可免費停留6個月,6個月後,根據企業申請,可獲單間辦公室,每間約31平方米。獨立辦公室第一年免費,第二年只收50%的房租,第三年收75%的房租。”安貞燦介紹。
工程技術大學科技園區位於上海虹橋開發區,寸土寸金,這樣的租金條件有很大的吸引力。進入這裡的創業企業五花八門,有些創業項目讓人耳目一新。
郭俊傑做的是網上“樊登讀書會”。“我們的讀書會就是替讀者先讀書,然後替他們做成視頻或者PPT,這樣一本書只要幾分鐘就能理解書中的精髓,而且可以在手機上看。如果覺得有意思,再找書來看。”郭俊傑介紹。讓他們意外的是,這個模式竟然受到用戶的歡迎,短短幾個月會員迅速增加,一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幾百萬元。
姚宗場創辦的泰迪(上海)電子商務公司也是典型的“網際網路+”企業,主要為幹洗衣服的人群服務。“我們在手機上建立一個平臺,幹洗店按照我們的標準加入,用戶只需對著手機説一聲‘我要洗衣服’,我們的‘泰迪小子’就到府了,為用戶取走衣服,洗衣完畢再送回來,就這樣,洗衣服的價格比用戶自己送店洗還便宜。”姚宗場談道。創業初期,姚宗場只用了園區50平方米的辦公室,幾個人;一年前用上一個樓面300多平方米,300多員工;可眼下又不夠了,因為員工擴張到500人了!
眾創空間企業發展如何
資金投入助力創業企業發展
郭俊傑、姚宗場等人的創業企業能如此快速發展,與園區的融資配套密不可分。
“創業苗圃”的資金來源,採用“社區、園區、校區”相結合的方式,既有政府資金、學校資本,也有社會資本。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分會,基金分會每年籌集1000萬元用於大學生創業,其中,校、區、市大學生創業基金會的比例分別為1:4:5,專門用於大學生創業。基金分會接受創業項目申請,經過評審,每個項目可獲得20萬元至50萬元不等的投資,或是借貸、或是股權投資。
不僅僅依靠政府力量,園區也注重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對創業企業的投資。
“蘇河匯”也是在這個園區創業的企業,最初借了20萬元開始創業,而它的商業模式,就是扶持大學生創業企業,專注做天使投資和創業輔導。目前,“蘇河匯”已給創業企業投入1000萬元,其中,70%來源於天使投資的回報。“蘇河匯”創始合夥人、CEO羅鑰介紹,“蘇河匯”已開始了滾動發展,擁有創業輔導團隊24人,併為創業企業提供一系列的培訓服務。
眾創空間還有什麼難題
融資難題還是突出,政策補貼遇到衝突
“創業苗圃”發展如此之快,讓長寧區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既喜又憂。
喜的是,數百個創業企業的集聚為長寧和園區帶來了新的力量、新的模式,經濟有了新亮點。但是,憂慮也隨之而來。
首先是地盤不夠。“開始,創業企業只有幾個人,但有的發展很快,一兩年發展到幾百人,園區放不下,長寧區也承接不了,只好往郊區搬。心裏既為他們高興,也很是不捨,自己養大的‘孩子’竟因為自己沒地留不下來,哎呀,心裏難過。”長寧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科科長姚開甲感嘆。目前,長寧正著手打造二次孵化園,給創業企業更大的空間。
而安貞燦最著急的,還是投資不足。“現在急需資本扶持的企業需要130萬元,但是,基金分會的賬上目前還是負的。原來投的項目原本投2年收回,現在30個項目延長到了3年,原有投入的資金還沒收回,滾動發展遇到障礙,新的項目也不敢接了。”初創企業融資難題還是很突出。
還有政策扶持。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區政府強調降低創業企業的成本,包括免房租等,同時,政府給眾創空間一系列的補貼,包括一次性開辦費、房租補貼等。這樣的補助政策成效明顯,激發了園區的積極性。但是,因為目前一些政策沒有理清,只有將各類補貼停下來。“趕快把政策理清楚,我們就好補貼園區了。”長寧區的同志説。(謝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