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報告顯示近四成農村老人身邊無子女養老

  • 發佈時間:2015-05-13 08: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沈則瑾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日報訊 (記者 沈則瑾)上海財經大學第七次“千村調查”專家組近日發佈了該校一項主題為“2014中國農村養老問題現狀調查”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四成農村老人身邊無子女居家養老。

  2014年,上海財經大學千余名大學生在2個月時間裏分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31個村莊,進行大規模進村入戶訪問和問卷調查,對農村養老問題及現狀進行深入調研。調研涉及百餘項社會學觀察指標和數據採集預設,共收集到有效入戶問卷10421份、村級問卷537份,掌握了當代中國農村養老問題中值得重視的資訊。

  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專家組首席專家張雄指出,本次大規模調研對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得出以下判斷:

  ——儘管農村老人現代生活觀念趨強,但“與子女同住”仍然是老年人心中的期盼。四成多農村老人喜歡的養老方式是“與子女同住”,68.4%的農村老人依靠子女經濟支援,大多數農村兒女對老人盡孝。農村孤寡老人和重症老人特別需要關心和幫助。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農村老人近半數處於健康狀態;近四成老人身邊無子女居家養老,仍有一些老人處在多樣化的養老模式中;農村許多老人不是在居家養老,而是在隔代撫育。

  ——生活水準提高後,農村老人醫療護理面臨如何進一步改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1/3的農村老人需要護理,1/2的農村老人處在長期服藥狀態。農村老人常見病特點為:近四成患高血壓,兩成多患頸椎、腰椎病。農村老人體檢意識普遍增強,看病就醫的便利性有所改善。

  ——農村社區管理是提升老人生活品質的重要方式。農村正在出現“排浪式”消費,從耐用消費品階段進入大眾消費品階段。現代化通訊工具在農村提前普及,留守老年人群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54.6%的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勞作,土地是其主要生活來源。農村老人收入偏低主要緣于資産性收入獲取機會偏少。農村老人缺乏現代理財意識。

  ——農村空巢老人比例增加,急需關注其家庭關係和心理狀況。兒女們與老人分散居住,農村老人不僅不能享受天倫之樂,反而要在年老體衰的狀態下繼續承擔照顧整個大家庭的責任,給予整體上的牽掛、擔憂及擔當。“與子女同住”預期的破滅,以及由此而産生的失落感,給部分老人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建設農村養老社會支援體系刻不容緩。農村老人社會支援有所改善,鄉鎮養老措施有所保障。農村養老機構形式單一,缺乏政策落實的監督機制。國家及地方政府提出的養老政策,與農村老人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

  張雄認為,解決中國農村養老問題重點有:

  政府部門在出臺農村養老政策時,應注意在一些重大方面給予投入、政策性扶持和制度性調整,尤其是在地方鄉鎮政府的制度養老方面。國家應該在養老保險方面推出加速城鄉並軌、縮小城鄉差距的政策。

  養老模式創新應按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經濟發展的能級水準、不同的宗教文化信仰、不同的老人群體訴求,從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社會生活綜合考量的角度,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多元養老模式,重在解決農村養老的制度優越性、公共産品的公平性和普惠性、老人體驗的習慣性和豐富性等問題。

  圍繞當下農村老人存在的五大失衡問題給予對策性針對性解決方案:子女外出務工老人留守農村的情感失衡;親情關係的空間失衡;老年人自身在身體關照和疾病治療方面尚存在著服務産品與實際需求的失衡;公共服務需求與供給的失衡;傳統觀念與現實生活變化所導致的失衡。張雄指出,農村老人往往缺乏自覺的心理調適,需要外部的環境、氛圍、有組織的活動來加以平衡和慰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