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靠什麼築牢“天下糧倉”

  • 發佈時間:2015-05-13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瞿長福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天下糧倉”的中儲糧,往大里説,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往小裏説,事關百姓飲食著落。安全有效地運作是第一要務

  中儲糧作為糧食儲備的主要實施者,儲備規模超大,小馬拉大車,管理難度極大

  除了發揮中儲糧強大的收儲能力,還應從體制機制上鼓勵地方、企業和農民多種儲備方式協同推進

  最近有兩條關於糧食的消息,一條是東北臨儲玉米5月7日啟動首輪拍賣,但行情很冷,成交不理想。另一條是發生在遼寧、吉林兩地的“陳糧頂新”事件,經媒體曝光後引起普遍關注。這兩條消息,看似互不相連,但都涉及糧食收儲,都涉及中儲糧集團,都涉及中儲糧運作機制這一共同主題。

  臨儲玉米拍賣説的是中儲糧運作機制。中儲糧先把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通過政策支援收儲進庫,然後擇時拍賣,將糧食流向市場,有的年份拍賣銷售很順暢,有的年份不暢。總體上看,這些年由於糧食連續豐收,國內外糧價倒挂,加工企業成本不斷加大,中儲糧庫存爆滿,拍賣銷售效果不佳。這次東北玉米拍賣成交不理想就屬這種情況。

  “陳糧頂新”事件講的也是中儲糧運作機制。中儲糧每年都要收儲新糧,出售陳糧,這是糧庫的運作規律。從這些年來看,出陳儲新的過程總體上是安全有效的,但由於戰線太長,點多面廣,中儲糧運作吃力,監管乏力,所以出現了“轉圈糧”、以次充好、頂包替換,甚至“火燒連營”等問題,這次“陳糧頂新”再次暴露了中儲糧運作機制上的問題。

  因此,中儲糧的這種運作機制就很令人關注。作為“天下糧倉”的中儲糧,往大里説,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往小裏説,事關百姓飲食著落,安全有效地運作是它的第一要務。從實踐來看,中儲糧自1999年開始組建,本身就是我國糧食流通儲備經營體制改革創新的産物。當時國內糧食供應已由長期短缺變成總量大體平衡、豐年有餘,但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糧食品種庫存積壓,一些國有糧企不積極銷售、坐拿超儲補貼,財政補貼負擔過重。在此背景下,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應運而生。

  在改革中誕生的中儲糧,這些年在保證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品質良好和儲存安全,以及保護農民利益、維護糧食市場運作穩定等方面發揮了很明顯的作用。但是,由於在糧食儲備市場“一股獨大”,中儲糧也背負了越來越重的負擔,累積了越來越多的矛盾。在政策層面,中儲糧作為政府糧食儲備的主要實施者,儲備規模超大,小馬拉大車,管理難度極大;在運作機制上,中儲糧實行“統貸統還”,所有委託收儲庫點執行政策性收儲所需貸款,都由中儲糧系統統一向農發行承貸,中儲糧承擔了所有風險,而代儲企業違規操作的板子首先會打到中儲糧身上。

  從中儲糧自身來説,由於“一股獨大”也滋生了尾大不掉的毛病。政策性收儲使它具有買進賣出都能獲利的優勢,缺乏創新動力,而且還會有意無意地利用政策優勢掣肘其他收儲主體的發展,加上現在以政府儲備為主的機制,導致中儲糧掌控糧源偏多,庫存爆棚。在糧食收儲監管上,中儲糧一方面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卻樂意享受壟斷帶來的種種便利和諸多好處。這些年發生的一些糧食儲備怪相,雖然很多發生在中儲糧委託企業身上,但中儲糧業內其實都心知肚明。

  作為改革的産物,中儲糧的作用有目共睹;作為“天下糧倉”,中儲糧繼續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從糧食儲備來看,除了發揮中儲糧強大的收儲能力,還應從體制機制上鼓勵地方、企業和農民多種儲備方式協同推進;從糧食收購來看,我國去年已經啟動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這一改革還將繼續推進,市場對糧食價格形成將發揮更大作用,包括中儲糧在內的所有糧食企業,將在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前提下,各顯身手。今後,要讓政策性儲糧歸於政策,市場化經營回歸市場,讓中儲糧成為真正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國家大糧庫、市場大糧商。

  築牢“天下糧倉”,改革創新是根本之道。(瞿長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