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解析:軍演地點為何選在地中海

  • 發佈時間:2015-05-12 07:22: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為什麼是地中海,一個距離中國如此遙遠的地方?美國彭博社分析説,首先是“全球性答案”,這是對新的“涼戰(用於區別冷戰——編者注)”以及美國在太平洋動作的回應,日本首相安倍近日訪美就是一個例子。其次還有“地區性答案”,即中國在西亞北非的利益在增加。近年來中國兩次派船救援和疏散大量因地區動蕩而面臨危險的中國工人,第一次是利比亞,2011年格達費遭轟炸後中國撤僑3.58萬人,第二次是今年3月底4月初,中國幫助數百中國工人撤離葉門。

  對“來自地中海的信號”,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西方必須學會適應”。他稱,西方媒體上“俄羅斯和中國軍隊首次在歐盟大門前的地中海進行‘遠海聯合行動’,而且使用實彈”等報道可以説是“聳人聽聞”。首先,中俄可以這樣做嗎?答案是:在國際海域,任何一方都可以和其他方一起進行實彈演習。其次,誰先開始的?美國人早就在黃海舉行軍演。他們的航空母艦早就在中國海岸前遊弋。俄羅斯和中國現在宣佈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是西方試圖孤立俄羅斯的直接後果。

  “超級大國不能去度假”,美國《華爾街日報》10日刊文,指導奧巴馬應該從俄羅斯勝利日學到“教訓”,認為奧巴馬對俄羅斯“亮出的牙齒”還不夠。文章回顧歷史道,1919年威爾遜總統回撤,從而點燃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引信。羅斯福總統以為他可以回家了,幸運的是,杜魯門總統逆轉了道路。連1979年宣稱美國“現在免於共産主義極度恐懼”而推動與俄羅斯關係重啟的卡特總統,也重新武裝,當時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文章批評奧巴馬説,二戰後美國實行的是遏制,現在奧巴馬實行的則是“自我遏制”。11日的美國“國民評論”網站更為赤裸裸,其刊登的文章渲染中俄走近對美國的挑戰,甚至鼓動奧巴馬“取消2016年環太平洋聯合軍演對中國的邀請”。

  “美國確實需要反思,但反思的應該是它推行的遏制+壓迫式的外交”,德國柏林歐洲政治學者格斯勒爾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在烏克蘭危機上歐盟態度本來比較緩和,但美國“任性地”對俄強硬;在亞洲,美國的任性更是遇到日本的任性,雙方高調修改防衛合作指針,一些人甚至不避諱針對中國。

  (環球時報赴俄羅斯特派記者郭媛丹 駐德國、美國特約記者 青木 蕭達 汪析柳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