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東北特色農産品“抱團”走電商之路

  • 發佈時間:2015-05-10 09:34: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長春5月10日電(記者段續 吳昊)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民試圖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把特色農産品賣出好價錢。更看重品牌、更注重合作的中國農民正在改變著“背朝黃土面朝天”的傳統生産方式。

  在吉林省蛟河市這個以木耳種植聞名的縣城,農民在政府和企業的引導幫助下,坐等客商到府收購的被動景象早已不在,品牌化的木耳産品在網際網路上備受青睞。

  “以前依賴‘二道販子’,他們的壓價能力很強,收購量並不大。”木耳種植大戶張國宏説,在網上開店之後,農民把議價能力握在自己手裏,能最大程度截留利潤,提高收入。

  開網店已經成了蛟河市農民的潮流,300多家網店分佈在中國幾家知名的電商網站。“農産品電子商務是趨勢,我得抓住。”黑木耳種植大戶李佳珍説。

  在網店雨後春筍的設立之時,“抱團”成了許多農民新的市場開拓手段。他們在“單打獨鬥”之餘,也在利用網際網路的平臺優勢合力走向市場。

  如何將形成地域性的特色農産品知名度?地方政府和企業在不斷探索。在知名電商平臺“1號店”和淘寶網上,蛟河市的特産被整體包裝推廣,銷量迅速提升。

  為了有更多自主性,蛟河市還建立了自己的網上商城,“供銷社+網路平臺+實體經濟”的運營模式讓農民網店有了自己的陣地,統一的品牌效應直接惠及個體農戶。

  商城開業不久,食用菌、木耳、靈芝等十多家店舖就已入住,幾個月的時間裏,200余種土特産品就銷售了近四千單,銷售額110萬元。“大樹底下好乘涼。”張國宏説。

  除了是木耳種植大戶,張國宏還是蛟河市黃松甸電子商務協會會長。該協會擁有六十多名會員。張國宏説,通過協會“抱團”發展,政策支援和農戶利益可以更好結合。在協會的組織下,電商培訓、品牌建設、行業規範等一系列活動受到農民們的歡迎。

  “形成地域品牌建設的合力,農民就更能享受到‘網際網路+’的甜頭。”蛟河市商務局局長王媚春説,擁有黃松甸黑木耳這一地域品牌後,想把品牌做好,做事的本事、方式是關鍵。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