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天時地利人和
- 發佈時間:2015-05-09 08:32:50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吳毅中
2014年6月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中等職業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並且打通了“人人皆可成才”的上升通道。但是,長期以來經濟欠發達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缺希望、少尊嚴、辦學難、不認可、離不得又見不得”的困局,依然難以一下子得到根本扭轉,尤其是農業中職教育“層次低、名號土、學校苦、學生差、社會厭、政府煩”的境遇更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農業中職教育發展還任重而道遠。
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中職教育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筆者從事農業經濟研究、管理及農業職業教育多年,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對社會事業進步影響的角度,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中職教育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粗淺的分析和歸納:
(一)學歷教育的局限性
單純學歷教育的局限性日漸顯現,已成為制約農業中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農村社會的技術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是實踐指導,可能幾次現場教學最多幾天時間的實踐指導就能起到技術固化的作用。農民的需求是知道怎麼辦即可,沒必要知道為什麼的理論。也就是説,農業中職教育那種系統地嚴格按學時學制安排的教學實訓形式並不是農業農村生産環節所必需的。因此,點對點的某一環節上的操作技能培訓或針對新問題的跟蹤研究解決更具實用性、指導性和吸引力。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了農業中職教育與農村社會之間的供求關係出現脫節。
農業中職文憑在就業憑證方面作用功能的無力化,以及中職畢業生在社會就業分層最低層的現實,反照到社會評價體系,就形成了中職文憑不值錢、沒作用、上中職沒出息、划不來的思想觀念。這一現象的形成,準確講是國家就業體制及相關配套政策的教育輻射,是社會問題,非學校內部改革或制度完善所能影響的。
(二)招生的艱巨性
農村勞動力長期而大量的轉移,新的“讀書無用論”抬頭等現狀,使農業中職教育生源大量流失。近年來,招生難已成為中職教育面臨的最頭疼的大問題,尤其是農業中職學校更是難上加難。迫不得已,全員招生、目標獎罰、到府勸學等形式成了農業中職學校通用的招生手段。老師因此失了尊嚴,學生因此少了自信,學校因此沒了形象。
在人口紅利下降、用工緊張的社會大背景下,現在的許多務工需求對務工人員的文化知識層次素質不作要求,包括政府勞務部門也最多是對外出務工人員做一些簡單的上崗培訓。這就使許多本該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的初中後畢業生放棄了上中職的想法。儘管國家對“兩後生”上職業學校有補助,但相對於每月有一定收入的務工機會來説,上中職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三)發展環境的約束性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業中職教育的發展環境不容樂觀。
由於工農業比較效益的落差、改革開放成果受益程度的不同,農民自己都淡漠了對農業的感情,更莫説全社會的態度和看法。國內有些地方為了支援農業中職教育的發展,在農村幹部的競選、農村普惠政策的享受、新型職業農民資格的認定等方面都把農業中職教育過程作為硬性要求和前提條件,因而能夠保障農業中職教育的地位和發展需要。但經濟欠發達地區對於國家職教政策的貫徹更多的還停留在照搬照抄照轉照發狀態。
較長一段時間以來,經濟欠發達地區因為人才觀念的局限,一些地方政府只重視普通教育而不重視職業教育尤其是中職教育,農業中職教育更是遇冷,甚至到了放任自生自滅的地步。農業中職學校為了生存,辦高考補習班者有之、出租校舍者有之,有些地方農業中職學校或撤或並或散,命運可謂多舛之至。國家職教會議的召開及《決定》的發佈,重新激發了廣大農業中職教育人向上的熱情,各地也相繼出臺貫徹意見,但好多地方意見也僅僅還是意見,大範圍落地生根還有待時日。
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中職教育困局的對策與出路
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中職教育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需要全社會力量的共同作用,輔之以教育內部的改革優化,方能取得明顯成效。
1.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支援和促進農業中職教育健康發展
良好的發展環境,必須具備全社會觀念的認可、政府職責的全面履行、地方政策的配套及落實、完整的教育體系的形成等四個方面。
一是要大力引導社會觀念的轉變。經濟欠發達地區“輕農、去農、離農”現象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要改變這種現象也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最直接最簡捷的辦法就是通過行政的手段使思想提高、觀念更新、認識轉化、意識換代。對農業的認識變了,對“農業中職教育”的認識也就隨之變了。
二是要全力保證政府職責的履行。《決定》明確指出,支援職業教育發展是各級政府的基本職責。實際上,小到經費的保障、土地及校舍等實際困難和問題的解決,大到社會力量的調配、發展方向的確定、扶持政策的落實,無一不需要政府的重視、協調、支援。
三是要著力強化政策的配套保障力度。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相對落後,教育投入不足,確保農業中職教育發展的最有效的持續力量無疑是地方配套政策的制定及其落實。農業中職教育,從學校活動角度講,它屬於教育範疇;但從學生的成才方向來講,又屬農業的範疇。因此,必須從兩方面著手,實行在適度範圍內將農村財政普惠政策與農業中職教育經歷掛鉤等政策,必然會對農業中職教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是努力形成完整有序的農業中職教育體系。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形態總體上還是農業佔比大,農業産業化程度低,農業經濟發展欠賬多,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的潛力足、空間大,但難度也更大。只有建立橫縱交互的農業中職教育網狀體系,才能調動各方力量,借助各方優勢,推動農業中職教育更好更快發展。
2.堅持教育與培訓並舉的辦學思路,切實增強農業中職教育的社會貢獻
《決定》明確了職業學校教育與培訓協調發展、強化職業培訓的目標,提出了“統籌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堅持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的基本原則。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中職教育的發展和生存來講,這一原則更為重要。教育與培訓並舉,兩條腿走路,節約經費,事半功倍,使有限的教育經費發揮最大的作用,尤其是能使農業中職教育真正紮根農業、生生不息。
3.加強農業中職教育內部治理,提升面向現代農業的人才培養能力
農業中職教育的特點是“農業”,優勢也是“農業”。開農業專業,招愛農學生,培養農業技術人才和職業農民,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農業中職教育只有緊緊圍繞“農業”這個命題,科學分析、超前研判,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需求,堅持加強教育內部治理,及時修正管理弊病,才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事實上,經濟欠發達地區一部分農業中職學校正是因為管理亂、品質低,加上硬體差、手段落後,自身形象不好,很難贏得社會支援,學校生存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因此,吸引優秀人才,配好強有力的管理團隊,從而優化內部治理、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品質、提升培養能力,不僅事關農業中職教育形象塑造,也事關農業中職教育的興衰發展。
4.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中職教育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縱向提規格,爭“陽光”,橫向引投資,汲養分
良好的形象、過硬的品牌固然十分重要,但決定農業中職教育出路的因素卻更多地體現在外部力量的影響上面。因此,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中職教育的出路在於縱向上提高規格,爭“陽光”;橫向上多元辦學,汲養分。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對人才需求層次的提升,農業中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初級人才培養機構的單獨體存在已經受到比較大的衝擊,農業中職教育作為農業高職教育內部的一個環節、一個鏈條、一個基礎形態存在更加合理。同時,吸引更加靈活機動的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興辦農業職業教育,實現多元的辦學形態,使農業職業教育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民需求貼得更緊、對接更準,使教育對象更廣泛、教育形式更多樣、專業設置更對口、教學內容更實用,將促使農業職業教育更加靈活、更接地氣、更具生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