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法國:希望和平永在

  • 發佈時間:2015-05-09 06:00:2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時至今日,見證了二戰期間法國軍民英勇反抗法西斯的塞納河依然在無聲地流淌。曾經作為反法西斯主要戰場之一的法國,經歷了太多戰爭帶來的創傷。不少法國人在談起戰爭時,會異口同聲地表示:願和平永在。

  兩次世界大戰給法國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在一戰結束後的20年代,百廢待興的法國迎來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雖然當時的法國政局不穩定,政府更疊頻繁,但其國家經濟依靠高利貸資本發展模式,成功使該國的各項經濟生産指標超越了一戰前水準。但二戰的爆發以及法國本土的淪陷再度使這個以浪漫而著稱的國度被戰爭絞肉機折磨得遍體鱗傷。

  二戰結束後,法國充分借助了種種內外有利因素,造就了自1945年至1975年經濟快速起飛的“輝煌三十年”。1958年10月,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在抗戰期間戰功卓著的戴高樂出任總統,並且修改了憲法,促使法國經濟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雖然二戰結束後,世界形勢隨即陷入了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但西歐地區總體保持了社會的穩定以及國家間防務的和平態勢。加之當時的戴高樂政府奉行獨立外交政策,法國在美蘇間保持了微妙的平衡。法國外交的“獨立性”使其在戰後基本保持了對非洲傳統勢力範圍的掌控,獲得了豐富的自然與人力資源。此外,法德成功和解為西歐一體化奠定了關鍵的基礎,德國在戰後積極的反省態度不僅贏得了法國的原諒,也在另外一個層面上令“法德軸心”得以確立。到了1980年,法國已經建立了高度發達的社會福利體系,其國內生産總值升至17085億法郎,較1950年增長了2.8倍,成為當時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有法國學者在評價二戰結束後和平的重要性時稱:“法國元帥福熙曾評價一戰後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僅僅‘是二十年的休戰’,但二戰結束後西歐各國對於長久和平的嚮往則為法國爭取到了重新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的機會。”

  二戰後,法國從未鬆懈對民眾的戰爭歷史教育。如今,法國各城鎮還保存著規模不一的戰爭紀念遺跡。法國政府近年來更是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國慶閱兵以及重要歷史紀念日提醒民眾熱愛和平。2014年6月,法國利用諾曼底登陸70週年的節點,邀請了多國政要參加紀念儀式,既為全世界和平觀“提了醒”,還為法國總統奧朗德提供了上演“登陸日外交”的絕佳平臺。近日,奧朗德在出席法國國家流放紀念日暨斯圖道夫納粹集中營解放70週年的紀念活動時仍然重申,不可忘記過去,應警惕災難重演。

  當下,法國經濟正處在復蘇邊緣的關鍵時刻,但昔日平靜的歐洲大陸除了受制于地緣政治衝突外,還被恐怖主義威脅的陰霾所籠罩。烏克蘭危機與查理週刊槍擊案對法國經濟引發的消極影響表明,奧朗德政府若想重振法國經濟,不僅要大力解決國內經濟體制的結構性矛盾,還應在其對外政策上不斷“出招”,為法國經濟復蘇創造良好的外部和平環境而努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